文 | 张是之
我有一个朋友,家境殷实,城里长大。初二参加了一次清华夏令营,于是下定决心要考清华。
回到家就跟父母如实禀报,父母当然很支持。但这位朋友决定去很偏的一个农村中学,立志苦读。
说去真就去了,不过故事到这里并不励志,他后来也没考上清华。
他去学校的第一天晚上,吃了碗泡面,准备把汤倒掉时,农村来的室友说要喝他的泡面汤,于是6个人轮着喝完了他剩下的那点泡面汤。
在我们看来要倒掉的方便面汤,在别人看来也许就是一次美味。
真实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有些心酸。
我第一年高考倒是没有落榜,学校也是我的第一志愿。但是专业被调剂了,不是我最想去的计算机专业。学校也不是重点。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老老实实拿着通知书报到,别折腾;第二,复读一年,继续高考;第三,当兵考军校。
农村孩子没钱没关系,所在的高中也不是重点高中,所在的班级也不是那种「加强班」。在很多人看来,我能考上本科,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已经是很圆满的结果了。
这种大事,是没有人敢给你定夺的,怕后悔了埋怨他们。包括我父亲,他老人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有一点对我还算开明,不强迫我。
我问他怎么办?他说你自己拿主意,我不懂,也没法给你参考意见,自己路自己走,走了就别埋怨。
老师则直言相劝,明年高考你还不一定能考的比今年好,这样的情况很多。
毫无疑问,压力山大。
我最终决定,削发明志,剃了个光头,一个人背着行李去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山区中学。复读。
收到录取通知书才去复读,教室早都坐满,其他同学都是基本上高考结束后就去了,比我早一个月。
我坐下的那一瞬间,头脑一片空白,心慌加速,呼吸不畅。感觉完全像是在梦境中一样,经常反问自己我怎么会出现在高中教室而不是大学课堂?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星期,才慢慢平静下来。以至于上大学之后,有两次做梦梦见重新在教室复习高考,然后惊醒。
那个时候我自己有个手抄本,摘抄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喜欢的文章段落。今天这个手抄本还在,第一篇就是「揣好梦想上路」。
梦想,是飘在心头的一缕美的诱惑;
梦想,是豁亮在眼前的一帧灿烂的惊奇;
梦想,不会轻松变成收获被捏在你手中。
揣好梦想上路,路的尽头便不缥缈,跌撞的身影也不会无奈。
还有像汪国真的「追求需要思索,思索需要孤独」,茅以升的「奋斗是人生的桥梁」,巴尔扎克的「自满、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还有一句自己写的,「走过的路是坎坷的,前面的路是崎岖的,不必回首,也不必空想,最重要的是踏稳脚下的每一块岩石。」
那个时候能够接触的读物不多,很多语句是从《中学生阅读》、《语文报》等上面摘抄的。按照今天的标准,很多都是典型的「鸡汤」。
一个没有书籍充实心灵的少年,就像那些渴望喝剩汤的学生。「鸡汤」正好可以慰藉他内心的贫瘠,即便是没有营养的方便面汤,也足以温暖少年的心。
终于又考上了大学,我还喜欢过「伪书」。
所谓「伪书」,就是可能国外压根就没这号人,没这本书,没这些事,国内出版社营销打造出来的书。
大三,楼下正好有个书城,上架了一本畅销书《没有任何借口》(No excuse)。这本书营销做的好,薄薄的一册,也不贵,就买下了。
其实核心的内容,标题都写明白了,就是别找借口,主动行动,完成任务,遇事先从自己找原因。主要卖点是西点军校。
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没有人去揭露这是本伪书,今天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评分只有6.1分,很多一星差评。
但这又怎样呢?给我的作用,也许仅仅就是记住了那个标题:没有任何借口。
就这句话对我帮助很大,直到今天我遇到问题和困难仍然经常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有没有给自己找借口。
至于那本书,是不是伪书,评价如何?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上篇《换个罪受》发出来之后,引用了罗胖的两句话,就有读者留言说,「罗辑思维已经沦为成功学鸡汤了……」
这话跟常见的鸡汤有毒,说「你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说知识无用论,是一样的。
说这些,本身才最没用。
谁说学会牛顿定律,就一定会骑自行车?谁能保证你看懂了游泳教程,就学会了游泳?也没有人能保证你读点励志鸡汤文,读几本成功学书籍就一定能保证成功的。
更何况罗辑思维那哪是鸡汤,那是各路有真才实学的大牛们炖的一锅「牛汤」。
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只要对你有那么一点启发,哪怕就一句话,也是你的收获。
剩下的,关键是行动。
「鸡汤」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伪书」让我学会了一个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今天我当然早已不看鸡汤,这是因为我已经过了那个需要心灵安慰的阶段,这个年纪行动更重要。
你不去行动,那就只会长膘,不会长劲,喝什么汤都没用。
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你还过不好这一生,恐怕不是因为鸡汤有毒,而是因为自己有病。
最常见的病叫「懒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