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5月12日来到简书,竟然写了160多篇小文,累计已达10万余字。
写作,特指树洞式自言自语的写作,就像在简书这样,真的是有疗愈作用吧。这些文字由点连成了线,勾画出看得见的心路历程,起落颤抖纠结徘徊,如心电图般地向前行进。
这几日读《被讨厌的勇气》,颇受震撼。一些表面上看到的状况,其实是“目的”的驱使,是扮演出来的。可否进一步说,那个受害者的形象,其实是可以改变的;之所以没有脱离那个形象,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扮演受害者。
笔记如下:
1.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2.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理所当然就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而不是感叹世界的黑暗。
3.你能正视这个世界吗?你有这种“勇气”吗?问题就在这里。
4.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5.那个不出门的年轻人,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6.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7.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8.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9.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10.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