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江
所有“必须死”的人,不是危害到了别人的生命,就是危及到了他人的安全。危害到了别人生命的人,是害群之马,死有余辜。危及到了他人安全的,大都是自己无心,他人有意。
韩信的必须死,不是因为他危害到了别人,而是他危及到了别人的安全。
一、韩信其人其事
韩信是秦时淮阴人。年少时父亲去世,母亲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因为家庭实在过于贫穷,又不会多少谋生的手段,经常出去蹭饭。可他又品行不佳,更招人讨厌。曾接连数月到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后来亭长夫人严重反感,撤走碗筷。韩信一怒之下挥袖远离再不回来。
腹中空空的韩信到河边钓鱼充饥,又饿昏在了河边。有个漂洗丝棉的婆婆同情他,每天给他一碗饭吃,接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深为感动。
淮阴城中有一屠户见韩信虽身材高大,腰间还常佩一家传宝剑,但实在看不出有多少能耐。有一天他当众拦住韩信,说:“你真会用剑就刺死我,不然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默默的从那无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这就是成语“胯下之辱”的来历。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了项羽的军队,尽管他多次给项王写文章提建议,期待引起关注求得重用,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此处不用爷,自有用爷处。韩信又跑到汉王刘邦的营中。虽然说有人举荐,做了个管粮食的小头目,但距离心中目标仍然很远。于是在一个朗月高悬的晚上韩信离营出走。和他交谈过多次的萧何听说之后,赶紧策马去追,留下了“萧何月夜追韩信”的美谈。
萧何追回韩信之后又和刘邦多次推荐其如何能力超群,普天之下难找到第二个,力荐任命其为大将军,且要设坛拜授。刘邦非常相信萧何,加上当时急需得到高人相助,也是病急乱投医,就死马当活马医,答应了萧何的请求。
韩信就这样成为了刘氏阵营的大将军。从此走上了开挂的人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水淹废丘一举夺城,京索之战以溃胜楚,拔旗易帜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韩信似乎是很轻松的挥洒着自己的才华,把一个一个的不可能改写成了战争史上的经典神话,赢得了兵仙、神帅等美誉,为刘邦集团最后赢得楚汉相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么一位传奇人物、头等功臣,却先被降爵,由楚王降成了淮阴侯,后又被夺走军权,最后竟然被悬挂在大钟之下,让宫中的一群宫女、厨师用木棒、菜刀杀死,而且被夷了三族。
二、韩信因何而死
有人说,韩信的死,在公认是“信史”的《史记》中写得很清楚,是因为参与谋反,被人供出之后,由萧何设计,吕后实施,最后刘邦下令夷平三族,这还有疑问吗?要知道,在封建时代,谋反那可是必死无疑的罪名哪!
按照《史记》交代,韩信确实有谋反的犯罪动机,也绝对有谋反的资本,据说还有谋反的人证物证,可谓铁案一桩。
可诸位看官冷静想想,如果你是韩信,你要谋反,会在什么时候?是在武涉游说、蒯荆劝反时,还是在最后兵权被夺,已成丧家之犬时?
更何况韩信对当初贫困时曾给过他饭吃的亭长、漂母都施以厚报,即便是令他蒙受胯下之辱的无赖,也用于军中,使他有了稳定的饭碗。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怎么会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刘邦反水呢?
历史是胜利者的西装之下的白色衬衣和火红领带,在出席盛大典礼之前必然是该漂白的漂白,该熨烫的熨烫。
韩信必须得死的原因,就是那句高深莫测的“你懂得”。因为他太强大了,强大到没有对手。
韩信在楚汉战争期间的每一次胜利,都是他走向死亡的阶梯。萧何、张良、陈平、樊哙等刘氏集团的核心成员都知道,他们谁都不是韩信的对手,即便联手作战,也未必是他的对手。刘邦也知道,自己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目下分封功臣,论功劳韩信必然最大,论威望韩信自然最高。不重封他,敢封谁?可论资历论亲疏,又怎么会把他排在首位?
明代小说《醒世恒言》里有个叫《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故事:
京畿县尉李汧公在处理一桩盗窃案子时发现其中一名盗贼相貌堂堂,言谈不凡。进一步了解得知此人叫房德,本是书生,被盗贼胁迫参与作案,被捕入狱。李汧公就释放了他。后来在河北游历时偶遇房德,房已是一县县令。房德想报李公的恩德,就和妻子商讨。可二人觉得怎么回报都不合适:少了拿不出手,又怕恩公嫌弃,说出他日烂事;多了又有些舍不得。最后妻子提议,不如晚上趁个方便,了结了他的性命,一了百了。
这个故事中的房德和妻子,其处境与心理像极了当年的汉高祖和吕后。
更恐怖的是,韩信比汉初君臣年龄都小(到他死时才35岁,刘邦已是年过花甲)。刘邦更知道,要是这批老臣旧主有一日不在了,谁能管控得了韩信?
韩信的存在,不只对众功臣的地位是一种挑战,更是对江山社稷姓什么的一种威胁。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刘氏集团君臣之间心照不宣,但上下都知道,韩信必须得死!只是得等个合适的时机和找个能说得通的理由。
当然,韩信是不知道的。
三、刘邦在什么时候有了诛杀韩信的念头
刘邦是什么时候有了诛杀韩信的念头的?有人可能说是在汉四年。当时韩信平定了齐地之后,汉王要他带兵去荥阳解围救主,他却上书,说是齐境刚刚平定,齐人又狡诈多变,为了便于控制局势,请求做“假齐王”。
其实要比这早得多。这个时间只是刘邦坚定了诛杀韩信的决心罢了,真正有了杀死韩信的想法应该是汉二年。
这年闺九月,韩信和张耳打垮了代国军队,生擒了勇猛的夏说,刘邦抽走了韩信的精兵强将。谁知韩信带了一群新兵蛋子,却又在井陉夺了赵国的军营,俘虏了越王歇。韩信向汉王报喜,并提请汉王任命张耳为赵王。
客官也许觉得这不应该呀,哪里有大将拔寨略地,主子却动了杀心的!
笔者提请大家想想,一个人带一群不会打仗的人都可以攻城拔寨,那一旦他要叛变,谁人可挡?还有,前方大将只应该负责攻打,至于任命官员,那是主公的事吧?现在你却是定了人选通知我履行程序,眼里还有我吗?尽管人选是主公的亲家,但也是你的部下呀,你的部下都封王了,我将来封你为什么合适呢?
当然,那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流露,时局不允许啊!
而实施诛杀韩信的谋划,必然要在项羽被杀死之后,要不,谁完成打败项羽的重任?
就是项羽死后,也不能直接把韩信杀了呀,尽管那样做身边的大臣们没意见,可天下人会评述的!必须要找一个既杀了他,又不用担骂名的方法,那必然是谋反。
可韩信太聪明了,怎样才能让他入彀呢?分步走,先削职夺权,再派人引诱,然后伪证,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且,让萧何去骗人,既容易让韩信上当,又分解骂名;让吕后出面,妇道人家说事少。
可怜那韩信被做了果盘都不一定清楚自己必须得死,更没弄清楚自己的死因在于能力太强,功劳太大,年龄太小。而且,还搭上了“三族”。
本文原发于今日头条上的悟空问答里“为何韩信必须死”这个问题之下,署名为“有书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