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作者: 握瑜 | 来源:发表于2017-02-10 23:18 被阅读403次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按照适者生存的法则,那些反应迅速、行动果断的人似乎更能抢占先机。因此,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怕没有跟上节拍被甩在后面,甚而,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贴上了“拖延症”的标签。

难道真的是越快越好吗?

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我好像也有拖延的毛病,因为我发现自己经常是在最后期限快要到来的时候才完成任务,也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时间管理有问题,也会自责和内疚,希望自己也能改一改自己的个性,变成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不过,最近我发现,慢也有慢的好处。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王佩老师的“好中文的样子”写作群,他每周都会留一次作业,每次的作业都既别出心裁,又很有难度,他还会给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点评。我上交的两次作业都是在关门时间之前交的,而幸运的是,老师每次都给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评,让我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作文被当成范文的感觉。

总结这两次的经验,那就是不急于动笔,尽量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酝酿、收集素材,并且多读同学们已经上交的作业和老师的评语,特别是老师点出的问题,在自己写的时候注意不重蹈覆辙。

另外,春节前,我看到简书的“谈写作”和“散文”专题联合征文通知,发现自己去年12月份写过的一篇倒是蛮符合要求的,但是按规定不能旧稿重投,可是已经写过的主题如果再想写出新意还是挺不容易的。带着这个命题,我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看了蔡澜、陈晓卿等人的散文集,从中找到了新的角度,终于在征文截止前两天按照要求完成了一篇,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文章也被选入了相关专题及首页投稿,这也是我近期连续第11次上首页的文章,刷新了我去年曾连续10次上首页的纪录。

我还有个朋友,曾经说起她前几年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一些感受。在《申论》一科,题目要求中明白无误地写明了阅读材料的时间为40分钟。申论,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特别多、特别杂,好几页A4纸的样子,如果没有仔细审题,最后很有可能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但是,因为考试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很多考生舍不得在材料阅读上多花时间。她当时没有急于动笔,虽然没看够40分钟,但也超过了半小时,对所给材料的每一段都总结了一句话来概括,并写在了草稿纸上,这样对那些错综复杂的材料就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动笔写起来之后也很顺利,而且不用再来回反复找材料,反而节约了时间。最后成绩出来,果然还是不错的。

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其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而事情往往是两面的,“拖延”的人在“慢”的背后,也有着审慎、冷静、理性的一面。

很多情况下,慢一点,甚至停顿一下是非常必要的。你看那些会讲笑话人,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以便抖出响亮的包袱,赢得最多的掌声。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即使面临燃眉之急,他也会在行动之前尽可能长地做必要的停顿。在快速反应中,才华卓越的杰出人物总是本能地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稍作停顿,即使只是瞬间的暂停,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更长时间的决策。

“股神”巴菲特就曾经说过:

“行动并不会换来回报,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因此,需要等待多久,我们就等待过久。”

他每天没日没夜的查看财务报表,却不会对眼前的所有信息都作出反应,而是尽可能地推迟自己的反应时间。他相信好的决策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延迟可以让一招臭棋成为一记绝杀。

采铜在《精进》一书中也曾建议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包括,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尽可能求慢的事情包括,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而你需要多快的速度,取决于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要知道,很多时候,深思熟虑比追求速度更为重要。

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在《慢决策》一书中,华尔街金融畅销书《泥鸽靶》、《火柴大王》作者帕特诺伊用其长期的研究发现,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常识,重新定义“慢”的智慧,教我们如何在充分思考后果断下决定。

他通过探访百余位专家,从投资管理、喜剧表演、比赛、军事策略制定、创新发明,甚至说话、约会、道歉等对时机的正确把握中,揭开时间管理与延迟决策的谜团。

“慢决策”主张等待是生活的常态,只要延迟得恰到好处,在做决定前等待一段时间尽可能搜集更多信息,行动起来便可得心应手。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出决定。等待越久,结果就越好。而一旦明确了所需的决策时间,就应该尽可能地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出决定。

所以,不要总是一味往前冲,帕特诺伊在书中奉劝我们:

如果时间有1个小时,那就等59分钟后再说。如果时间有1年,那就等364天后再说。即使决策的时间只有半秒,也要耐心等待。多等待1毫秒,也许就能改变一切。

相关文章

  • 等待

    如果等待,是更好的未来 那不妨等待 如果等待,是拖延的借口 那不妨放开 如果等待,有更多的等待 那……你是否等待?

  • 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按照适者生存的法则,那些反应迅速、行动果断的人似乎更能抢占先机。因此,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怕...

  • 有一种引领

    如果我们足够幸运 会得到他人的引领 如果暂时没有 不妨自己引领自己 我们在等待那个人 也是在等待我们自己

  • 【惊言妙语330】

    1. 如果不能战胜对手,不妨先研究对手;如果不能取得成绩,不妨先取得经验;如果不能提升自己,不妨先提升自信;如果不...

  •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你是否经历过漫长的找工作阶段?1个月?3个月?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而煎熬的。如果总是等待无望,那么不妨回头看看问题...

  • 英语词汇:《权力的游戏》术语世界——刀剑、战争与巫术

    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才会开播HBO神剧《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在等待时候,不妨先看看从本剧原著——乔治·R·R·马丁的...

  • 无助的时候,不妨等待。

    人生的很多次选择,自己决定,有时决策失误,考虑不周,便坠入无助的境地,那么苦果就要自己品尝! 当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

  • 真正的爱情不妨等待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只要相爱,其他的,都不需要考虑。” 这句话所阐述的是两人彼此相爱,才能做到一切都不在乎。 ...

  • 如果等待

    如果一开始我知道 等你要等很久 那么这之前 我便不会着急 不在秋风里 期待飘雪 也不在微雪里 为见百花焦灼 我要慢...

  • 1月15号/星期六【农历十二月十三】

    人生难免疾风起,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想办法调整风帆。 如果觉得所处的环境不好,不妨先潜心提升自己,等待更好的机会;...

网友评论

  • 凡_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适合自己的节奏,快慢相间,收放有度,活出自己的风格品味。
  • 走在雨的缝中:标题都写得很棒:+1:
  • 55dbc16c82ab: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人心日渐浮躁的今天,我们太需要慢下来调整,反思自己。很喜欢作者的观点,有时间会去拜读下推荐的书籍。
  • 山上有云:慢思考,快行动,把握节奏就好:blush:
  • 扶摇风:好文:+1:
  • 宋西坡: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事,一月感冒了,本来是个小感冒,好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心急开始健身,结果那天又着凉,感冒加重了,拖了小一个月,天天咳嗽,悔之晚矣!如果当时能多等三天,感冒彻底好了再健身,何苦耽误了这么久?
  • 迎新: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本文标题:如果还有1分钟,不妨等待59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ln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