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与地坛》,感悟生死边缘,
体会人生瞬间,坐看笑染云天。
1、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从不试图揪过耳朵来把你训斥一顿,更不试图把自己装点得那么白璧无瑕甚至多么光彩夺目,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是生命的全息,要在天长地久中去体味。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真诚而素朴的忧愁,真诚而素朴的爱恋,真诚而素朴的希冀与憧憬,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顺着心游信着心游。
图片来源于网络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秋收夏忙冬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如常地流逝,然后他们长大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才华逐步耗尽变作纯朴而无梦想的汉子。然后,可以料到,他们也将如他们的父辈一样地老去,唯单调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注定的痕迹。而人为什么要活这一回呢?却仍未在他们苍老的心里成为问题。然后,他们恐惧着、祈祷着、惊慌着听命于死亡随意安排。再然后呢?再然后倘若那地方没有变化,他们的儿女们必定还是这样地长大、老去、磨钝了梦想,一代代去完成同样的过程。或许这倒是福气?或许他们比我少着梦想所以也比我少着痛苦?他们会不会也设想过自己的来世呢?没有梦想或梦想如此微薄的他们又是如何设想自己的来世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只希望我的来世不要是他们这样,千万不要是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3、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在成功到来之后还会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或者,这喜悦能到什么程度?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会不会因为顺利而冲淡其魅力?会不会因为圆满而阻塞了渴望,而限制了想象,而丧失了激情,从而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是遵从了一套经济规律、一种生理程序、一个物理时间,心路却已荒芜,然后是腻烦,然后靠流言蜚语排遣这腻烦,继而是麻木,继而用插科打诨加剧这麻木。
4、此刻宇宙正在旋转,正在飞驰,正在高歌狂舞,正借助了星汉迢迢,借助了光阴漫漫,享受着它的路途,享受着坍塌后不死的沉吟,享受着爆炸后辉煌的咏叹,享受着追寻与等待,这才是幸运,这才是真正的幸运,恰恰死亡之前这波澜壮阔的挥洒,这精彩纷呈的燃烧才是幸运者得天独厚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生来似乎对流行事物反应慢半拍,尤其不喜欢甚至讨厌追星。随着岁数见长,更甚于前。我喜欢经久不衰的事物,感觉唯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才可成为经典,才是民粹,慢慢品,细细尝,才能了解其中韵味。对于写作,亦是如此--写平常人的平常心,道平常人的那些平常的牵念,喜怒哀乐都是真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萦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灵的作用,而不是笔端的一时放纵。
我来自于农村,却畏惧土地,不是说我懒惰懈怠,不愿意出那一把子力气,而是那一眼望不到的头的田地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似乎能将梦想一点点的吸入埋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被蒙着眼的驴子一样拉着磨,如低头奋蹄的老黄牛一般拉着车,看不到一点希望,见不到一点方向。汗珠子掉水泥地上会摔八瓣,掉在田地里还没有看到,已被贪婪的土地吸收干净。记得上大学时,语文老师讲过中国的农村将来也会像美国一样施行农场主模式,当时还和老师争辩过,现在回想起来,老师是多么的睿智,这种小农经济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力的煎熬。
幸福是什么?曾经是一个很流行的问题。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只有经历过磨难,方知幸福的可贵。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我小时候不喜吃葱,每次吃饭都会被叔叔说:要是生在我们那个年代,哪还轮得到你挑。现在我的孩子吃各种水果还爱吃不吃的,想想我们小时候酸涩青苹果那就是美味了。就像《包身工》里描述的片断: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没有真切感受过那种痛苦,永远无法体会到吃盐泡菜叶的幸福。
祝愿我们都能活在自己幸福的人生中,先苦后甜,享受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