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妇人

作者: 易郁生 | 来源:发表于2024-10-04 15:55 被阅读0次

    夜近更声,酒精对身体的麻痹渐渐退怯了恣意,浓浓的尿意把我从熟睡中拽醒。惯性似的挣扎了些许时间,一跃坐了起来,拖着笨重的躯体晃晃悠悠摸索着进了洗手间,本已疾遏不止的尿意却又不得不酝酿片刻,才缓缓溢出直至畅通无阻。

    “滋啦”的溅水声宣告着困意的结束,尿完才想起要打开卫生间的灯光,顺带洗了一把脸,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床边,一看时间,已经凌晨近两点,看着空泛的手机屏幕,愣了一会儿神,然后点开外婆家的监控,电视屏幕还亮着,外婆竟然还坐在椅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手在费劲儿的拆着什么包装。

    “那么晚了还没有睡吗?”

    我突然问道。

    外婆惊讶地抬起头,熟练地望向监控的方向,“还没有睡,在看电视。你还没有睡哦……”

    “你饿了吗?在拆什么吃的东西。”

    我继续问道。

    “嘿嘿!”外婆一脸羞涩,像个半夜偷吃东西被逮住的孩童,“看电视没得耍事,牙巴想嚼点什么东西……”

    我还想说点什么,外婆突然话锋一转:“最近没有鸡蛋可以给你了哦!前段时间天气太热,小鸡仔十个死得只剩下四个,大鸡一个都不生蛋,要死不死的样子,我‘十滴水‘都喂得只剩下小半瓶了,还没有见好……”

    一边说着,一边咒骂着,一边惋惜着。

    我脑袋一转,“如果后面再不生蛋,国庆后我回来杀两只老母鸡走吧,当然,还是要给钱的。”

    外婆“咯咯”地笑了,“要得!”

    诚然,外婆是一个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她在近八十年的沧桑岁月中永恒地熏染了泥土的气息,她身上有着所有农村妇女特有的气质:质朴、坦诚、率真。她们亦有着一套不成系统但约定俗成的权衡思想。

    母鸡不下蛋,则意味着粮食会不断减少,白白消耗,无法为日常提供近在眼前的价值,所以杀掉变卖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因为对子孙的情感羁绊,又抱有希望鸡极有可能在某一天集体恢复,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创造物质条件,提供情绪价值,于是忍住不卖。

    这个时候作为子孙的我们,应该站在协助解决这个“难题”的立场上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天然的孝道,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启发——这个世界上无论和谁相处,哪怕是我们的血脉至亲,一定不要一昧理所当然的索要,要尽可能对等甚至多的付出,你才可能源源不断得到大于你付出的收获。

    我吃外婆两只鸡,我开车回去拿,来回油钱加过路费,再给外婆五百块钱,这个费用远远超过两只鸡的价格。如果站在“冰冷”的客观角度,我直接给她五百块钱而不要鸡也不花路费,鸡干吃粮食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外婆的观念里鸡蛋生下来就是给我吃的,所以不下蛋就会苦恼,现在把不下蛋的鸡给我吃了,想必她是满意的。外婆是不会主动要钱的,但是给不给却一定是当外孙的我,良心上的问题。一只鸡喂养长大且正常生蛋,存活率极低,期间之繁琐,所耗费牺牲的耐心、时间非一言可以蔽之,真正关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明明知道她一万个愿意,但你仅仅只需要付出一点回馈就能暖人心的做法却不愿意,即便是你的生身父母,久而久之也一定会对你的“做人”暗自摇头。

    莫言曾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讲他的母亲有一年包饺子,家里人每人只有一碗,恰好遇到一位满面尘土的老人上门乞讨。莫言瞧他可怜,从后屋里拿出一些红薯干给他,没想到老人不仅不领情,还破口大骂:“你们都是些什么人,我偌大年纪牙口不好,你们吃饺子却给我地瓜干……”

    莫言气急败坏,要饭的还那么多讲究,自以为是,又想到自己家里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饺子,正欲发作,母亲却乐呵呵腾出自己的半碗饺子赔笑倒给了老人。

    我自从读到这个故事伊始,一直到如今已不知过了多少年,仍然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百分存疑,却对这个世界上必定存在极善极纯之人万分笃定。

    矛盾吗?不矛盾!因为我这一生所遇至善至纯的人莫过于我的外婆,她对家人的关爱,倾其一生,散尽浮财,像一头一生永远耕耘不完田地的老牛,一生没有说过半句怨怼之语,可谓极善极纯之人。

    但当她有一次在山坡上突然晕倒,附近邻居把她扶到家里,睡了一下午,并帮忙打电话到舅舅那里……事后我心存感激,回老家之际买了一些果品牛奶给外婆提去,并嘱咐她提一箱牛奶去感谢邻居,外婆的第一反应却是:“给她干什么,你哪有那么多东西给别人……”

    一瞬之间,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所有的善良、宽厚、仁慈、呵护都是相对的。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思想维度,我永远无法站在极高的角度去说教我的外婆,思忖片刻,我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就是越给越有啊!”

    这句话突然把外婆给逗笑了,我知道,这句“好话”把她思想上的“淤道”疏通了,一句吉祥话、奉承话、如意话……胜过千千万万句冷且硬的说教话,尤其是晚辈对长辈,我在长期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中时常会捕捉某个典型画面,反复琢磨然后出现灵感一闪的心得理念!

    与丈夫交,晓以义;与妇人交,喻以利。

    诸葛亮可以阵前骂死王朗,即便是有诡辩、攻击之嫌,但那一句句“尔既食汉禄”的敷陈大义之语足以万钧雷霆之势让一个男人当着完全三军将士汗颜无地,以至肝胆碎裂而死,可见要说动一个男人最彻底的方式一定是微言大义。

    而女人则无需过多唇舌,无论小还是老,你一句话说到她的心坎儿上,她不会深究你说得对与不对,通常情况下只会琢磨你说得有利与否。

    武则天算是代表着古往今来女性的“金字塔尖”似的人物了。晚年“改唐为周”,为“立子”还是“立侄”一事苦不堪言。武三思、武承嗣一直请说离自己为太子,理由很简单:“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自古以来的皇帝从来没有传位给不同姓氏的人)

    武则天摇摆不定,立子,自己千秋万岁之后儿子肯定要“改周复唐”,自己心血毁于一旦;立侄,侄儿哪里比得上儿子亲?所以以立储之事问狄仁杰。狄仁杰太明白眼前这个女人的心理了,她就是缺乏一个理由,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理由。

    狄仁杰从容言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意思是:文皇帝不顾辛苦连年在外征战奔波,冒着刀光剑影平定天下,才得到这个皇位可以传给后代子孙,太皇帝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您,可是如今陛下想要将皇位赐予外族人士,也不能说不是天意。但是姑侄之情和母子之情哪个更加亲密?陛下册立儿子,千秋万岁后还可以配食太庙,有人祭祀;要是立侄,能让姑妈在太庙配享吗?

    关于儿子亲还是侄儿亲的问题,武则天不可能没想过,但是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改唐为周”的皇图霸业可能会被颠覆,至于谁亲已经不足以让她因为一点血脉亲情而笃定信念了。关键是狄仁杰那句“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十分迷信,准确说古代的帝王都十分迷信,从秦始皇时期,修建“兵马俑”不就是为了自己死后还能在阴间指点江山、坐拥天下吗?武则天如果传位给了侄儿,他肯定尊自己的父母,为他们修庙立碑,怎么可能把姑姑放在尊位祭祀呢?这一下子就无比坚定了武则天“立子”的决心。

    所以对妇人喻以“利”则是和女人打交道的至关诀窍。

    当然,我们不能去蔑视和嘲笑这种差异,女人对“利”的追求是天生的不安体质造成的一部分原因,她们在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上生存实属不易。尽可能多的物质、利益能够让她们更有一定的安全感,所以一个安全感足够的女人又并不过于渴求短暂的利益。

    故人性本无优劣,善用者即称善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妇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tu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