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太阳运行到黄经180度时,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日夜平分。我国古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上写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
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平均温度达到22度为秋天。随着秋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凉爽,降水也越来越少,“秋高气爽”“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个时间北方有些地方开始播种冬小麦,南方有些地方开始播种水稻。农人也是繁忙的时间。
今年的秋分是9月22日21:31分。
秋分的物候是:
一侯:雷始收声,秋分第一个五天,阴气开始行盛,雷声开始不鸣响,如果雷声还在响,古人认为诸侯为人不正,纵欲放荡。
一候的花:水蓼,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以入药,具有行滞化湿,散瘀止血,袪风止痒,解毒等作用。也是诗人喜欢的植物,在白居易的诗中出现以下诗句: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唐代:白居易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风荷老叶萧条绿,
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二候:蛰虫坯户,第二个五天,小虫子开始修洞穴,用细土将洞穴口封起来防寒气进入,准备过冬。如果冬眠的动物不修洞穴,古人认为人民失去了依靠。
二候的花:石蒜,又名龙爪、龙爪花、山乌毒,俗称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彼岸花、天涯花、曼珠沙华等,由于花和叶具有不能见面的特性,因此石蒜又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红花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之效。原产地在中国,喜温湿,耐荫,是我国常见园林花卉。
三候:水始涸,第三个五天,江河的水开始减少,到了秋天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江河湖海的水减少。如果江河湖海的积水没有干,古人认为带甲的动要成灾。
三候的花:桂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常与玉兰、海棠、牡丹同栽庭院中,取“玉堂富贵”之意。花、果、根都可入药,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去痛等作用。花可以食用,可以制茶制酒,可提取精油。
秋分的民俗有:
一、丰收节
这天是丰收节,各地农民庆祝丰收的喜庆。
二、祭月神
皇帝在这天要到月坛,祭祀月神。在古代时,人们有春分祭日,秋天祭月的习惯,在月明之夜,在院中放上桌子,放上点心、水果。点上红烛和香,一家人拜祭月神。因为祭月神和中秋节离的日子相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惭惭变成中秋祭月神了。
三、送秋牛
送秋牛,感谢牛从春到秋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在春分迎春接春牛,秋天我们送牛,感谢牛!
四、放风筝
春秋多风,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人们通过放风筝,将对未来期望通过放风筝表达出去。
五、吃河蟹
六、吃秋菜
秋菜就是野苋菜,有很高的维生素、有碱性,是抗癌的食物。人们会在这天吃秋菜,也会做秋汤,秋汤是将鱼片下入汤锅,鱼汤煮好之后,放入苋菜,鱼汤变成粉色,鱼片是白色,加入绿色的香菜,一个秋菜汤就变成了秋天的风景,粉、绿、白非常漂亮。
秋分节气需要注意的衣食住行及事项:
一、衣
春捂秋冻,是我们知道的养生知识,只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需要因人而异,特别是体质差的人。
二、食
秋天是肺经当令,主白色、辛辣的食物。如:大葱、白萝卜
还可以吃点温补的食物,如:牛羊肉。
三、住
秋天空气湿度减少,在北方可以适当的加湿。
四、行
秋分适合爬山、郊游、长跑等各种运动。
五、此节气时,正是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已来到,一切回归到平衡之中,让我们拥有更和平的心态面对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