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客气作为先人传下来的遗风,包含了自谦与礼貌的成分,即使在今天还是被我们广泛运用。在路上遇到熟人,相互间问候一声:“上班啦?” “吃饭啦?”十分自然流利。要是初次见面,就尊重地问一声:“贵姓?”对方还以谦恭,答一句“免贵姓X”。虽然听上去有点酸,倒也不失敬重与礼貌。但这客气太过讲究,往往就会应用出格,演变成一种虚伪浮夸的空客气,就跟太极推手一样让你云里雾里摸不着边。
上一辈的人由于那时家境艰辛窘迫,为了顾全面子,不得不玩一些空客气的把戏。我们小时候,亲朋好友喜欢串门做客,但接待客人又是大人们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有客人来访,主人当然要说场面话,道一声:“今天不要走了,就在我家吃饭了!”心里未必打算真要请客人用餐,只不过是寻常通用的客套。那时候钞票粮票有限,被客人吃了,主人就得省几口。识相的客人便会推却:“不用不用,坐坐就走。”于是主人就陪客人空口讲白话的闲扯。扯到快要吃饭模样,客人识趣地起身告辞,而主人当然要挽留一下:“马上要烧饭啦,不要客气,就在这里吃点便饭好啦!” “不啦不啦”,眼睛灵清的客人看得出来主人是在玩客套,遂坚持推却,拍屁股走人。如此主人面子上也过得去,客人乐得圆场,不如回家下点面条,彼此相安无事。
怕就怕这种玩法有时也会失算,碰上个脑子不太会转弯的,对主人的客套没有深刻领会,偏偏把空客气当作主人的一片诚心诚意,“好的好的”,不吃饭好像是辜负人家,这就是“空客气碰见真老实”,那实在是尴尬得很呢。
主人与客人有一搭无一句地扯,扯了一会,主人渐渐有点冷漠了,并显得心不在焉,巴不得客人嘴巴刹车早点走路。不料客人木知木觉,尚在海阔天空,眉飞色舞地讲个不住。眼看着时间已接近中饭的光景了,一旁陪着的主人家已是饥肠辘辘,却不动声色,没有烧饭的动作,显示了极大的耐心,只顾“嗯嗯”地连一句敷衍的话都不舍得讲了。然而我们老实巴交的客人还看不出主人的一丝意图,一门心思地等饭吃。
墙上那只老旧的挂钟毫无表情地走向了十二点半,也许主人实在是忍不过了,好像一个输了牌的赌徒一样,无可奈何地叹口气:“你坐一歇,我去买点青菜、面,煮点面吃好不好?” “好的。”客人直到这时才感觉到主人的表情有些变化,他很不解,心说:“真是的,要吃面么早该弄了,再不吃,恐怕要连晚饭也一道烧了。” 而眼睛直直地望着远去买面的主人那稍有点斜转的背影,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现代人与人交往关系中经常有客套,比如“来就啦嘛,带什么东西!” 你要当真不带,心里就说你不懂事。比如“下次请你吃饭”,你要当真问下次是哪次,心里就说你这人是饿疯了吗?比如”请大家来喝一杯,不用随礼“,你要真不给,你多吃一口米饭,都觉得你占了他天大的便宜。客套、客气,更多时候还是彼此留个面子,我展示我的热情好客会做人,你展示你通情达理很大度,在外人看咱们两个关系多好。但这个东西反过来再说,客套、客气这个东西,其实潜台词也颇多,大体意思就是,明面上说的,其实是反义。说给,其实不想给、说请客,其实不想请,都是类似的意思。但凡我真的想请你,都不会如此说,而是之前提前预约、告知,会把铺垫足。
就好比是到了饭点,有人打电话请你吃饭,能不能去,可以。但是你得分析一下对方的心里,为什么临近饭点才打电话给你?要么就是客套,有人参与的人提议把你叫上,打电话的人抹不开面子打给你。再一个就是少人,临时拉饭配子、酒搭子做气氛组。还有就是,忘记喊你,现在补上。至于,你是不是有事,现在是不是在吃饭,人家压根就不管。透过这个一看,其实你在人家心里的就是这么个定位。这种局你去干吗呢?你当真缺那几碗饭?所以说啊,客套是成年人之间的社交游戏,自有他的运行规则。你要是突破了游戏规则,给别人的是突如其来的不自然和别扭。带给你自己的却是不会做人、不谙世事、不懂分寸的标签。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32235/ace77d7b7016702e.jpg)
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