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与老公参加了一个小型的高中同学聚会。说是聚会,不如说是老同学重逢更合适,其中有一位来自外地的女同学,与同城的几位同学自上世纪的一九七二年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面,屈指算来,已经整整四十七年了。
因为他们都是高我一级的学兄学姐们,彼此也很熟悉,所以大家开怀畅饮,相谈甚欢,并没有因相隔久远而产生拘束生分的感觉。
整个聚会以叙旧为主线,彼此相互了解近况,回忆共同的人和事,气氛热烈而温馨。岁月无声更无情,一晃近半个世纪就要过去了,大家从当年青涩的小男生女生,经过多次的角色转换,至今都是做了爷爷奶奶的人了。鬓发斑白,满脸沧桑,握手相看,竟说着相似的话:如果是走在路上,真难说还能认出对方来。
说来也是巧,临睡前看了一眼手机空间中的“那年今日”,竟发现去年的今天,也是一场老友重逢。不过不是老同学,而是四十年前的老同事们。

那一天也是在大暑节气里,而且还是近几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天,最高温度在40度左右持续不下,真正称得上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我们这些40多年前先后参加工作的老同事相聚在一起,共同回忆着曾经青涩纯真的青年时代。总是有许多的话题,总是有说不完的对往事的追忆,对老友的关切。分手时走去餐馆,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室外仍象蒸笼一样,地面散发着烫人的热气。大家忙着道别,忙着躲避炎热,竟忘了拍照留念了。

我们这代人,亲历了大变革的时代,也结束了上代人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一辈子,从上班第一天起,便看得到退休晚景的状况。恢复高考后的那些年,大家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自己的命运做着重新的规划和努力。渐渐的,如一棵茂盛如冠的大树,在不同的方位,发枝散叶。今天,大家又先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像发射出的多条射线,又终于合拢在一起。殊途同归,回归到一样的赋闲生活中。

人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精神需求。与老友怀旧、叙情,则是我们这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得有人曾给幸福的晚年总结出了四个元素:一曰老底,二曰老窝,三曰老伴,四曰老友。这四个部分,在人生的暮年里,似乎都很重要,都难以替代。老友也好,老同学也好,虽然彼此不是从一个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兄弟姐妹,但却有着相同相似的青少年时代,有着相同相似的成长背景,有多的共同感,或称心灵的契合感。当物质需求业已简化,生活安定祥和,无欲无求时,精神与心灵的契合与安放,刚显得尤为重要。
分别时,大家相约,象这样的聚会以后要形成经常化,并互祝彼此都能健康平安的生活,则是最大的幸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