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是旅游旺季,在北京多年的我不出所料的又迎来了不知道是第几波亲戚进京,从火车站接上了就开始不停回答亲戚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长城要怎么去?故宫门票多少?毛主席纪念堂是免费的吗?地铁怎么买票之类的,当然还有这一路的各种好奇,你们北京经常这么堵车吗?长安街是哪条啊?你们北京天也挺热的哈!
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是北京人。。。
外地人、外来人,是相对于“本地人”的称呼,笼统而言属于概念模糊的中文词语,按照天朝的户籍制度来说,有户口的就是本地人,没户口的就是外地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城市的距离在拉近,越来越多的人到了大城市,由于地方发展不均衡,导致很多人背井离乡,期盼着能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去到大城市飞黄腾达,所以想尽各种办法留在了大城市,做起了“外地人”。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外地人的感受;
北京十年,
我以为我是北京人
我一个暖气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的标准南方人,毕业后阴差阳错的就到了北京,
从只分左右,到可以给人东西南北的说清楚方向;
从盲目的找工作,到现在有份看似稳定体面的工作,
从每天挤公交挤地铁,到现在也有辆四个轮子的代步小车,
从被不断涨租金的出租屋,四处找房到处往外环乱搬,到贷款买了一套五环外靠近六环的自己的小房,
从被大家嘲笑我“你次饭了吗?四块还是十块?”,让我捋直了舌头说话,
到现在已经会“儿”话发音(当然很多时候儿话音不该加的时候我也加上了,比如:朝阳门儿,前门儿,该加的没加,比如:开门,别找事),
就这样每天过着朝九晚不知道几,两点一线的生活,突然发现我来北京已十年;
记得来北京那年是06年的冬天,
那会的北京只有地铁二号线,一号线和八通线,
那会夏天的地铁里没有空调,大家挤在一起,地铁们一开,一股带着馊味的热气推搡出来;
那会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衩儿还没建成;
那会的医院人也不多,挂号从来没觉得会是个问题;
那会四环边大望路的华贸还在盖,听说要8000一平;
那会的出租车都是面包和夏利,10块钱能从北京站到东四大街;
慢慢的我越来越贫,和北京的朋友蛋逼,一句句的你丫,你大爷;
慢慢的我已经爱上了卤煮炒肝,焦圈豆汁儿;
慢慢的我已经习惯了首堵的交通环境,淡定的听着103.9;
慢慢的我已经说上了让老家人听起来像北京话的普通话;
慢慢的我已经觉得熟悉的北京就是我的家;
来北京久了,就像开篇说的一样,北京一日游是这十年经常要做的项目,亲戚朋友都争先恐后的来捧场,自己从来没主动去过长城,也不会想要吃顿烤鸭,但只要有旅行团来,这两个项目是必定要走的过程。老家的亲戚盆友聊天,一直都觉得你在北京,你就是北京人了,开始我还谦虚,久了也就不解释了,自己也开始有点相信了;
来北京久了,听身边的很多朋友还在为摇车牌和限购头疼,常常抱怨;对于这些我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什么限购什么摇号都幸运的没赶上,可孩子上学,让我本地人的感觉彻底打破,瞬间给我1w点伤害,招生说明上明确说明,依照片区按照北京户口-有北京工作居住证-非京籍有自有住房-非京籍无自有住房的顺序优先招生,招满即停止,未招收的学生就要分配到远一些的学校去;孩子的医保,今后的高考问题随之而来,让我头疼不已。
突然我发现我已经不是那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了,就因为孩子上学这事,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我是个外地人;
回到老家,
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变成“外地人”了
多年不回家,回到老家,广而告知我“胡汉三”回来了,猪朋狗友立马出现,吃饭喝酒聚会,头几天几乎是从中午上桌一直到深夜才能回到家,过了那几天突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
不知道是我过于敏感还是事实就是这样,这十年回家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每次回家和老家的朋友聚会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看起来还是一样亲密熟悉,但生疏感也随之而来;朋友的近况家庭和孩子都不了解,聊的更多的还是想当年的事情;可能这么多年的最多的交集就是在朋友圈的相互点赞吧;
老家真的发展很快,十年的时间,变化很大,朋友约饭局发来的地址,我居然都不知道是哪里,记忆中的饭馆什么的都已经不在;去到新区,除了熟悉的乡音,感觉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
慢慢的发现熟悉的街道已经不在;
慢慢的发现自己的母校居然也大变样;
慢慢的发现邻居乍眼有时都认不出来了;
慢慢的发现常常吃饭的小饭馆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大商场;
慢慢的发现以前暗恋的姑娘已经。。。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每次回家前都很兴奋,但待不了几天又想回北京了;好像北京才是我真正的家,回到老家我就像一个外地人一样;
我到底是哪里人?
回到北京,熟悉的感觉铺面而来,哪怕是雾霾的空气,我都大吸两口,回到家的夜晚,我望着窗外的这个城市,回想在老家的那几天,突然一阵伤感,我到底是哪里人?
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实际上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差别,而是一种心态,多年的背井离乡,让我们越来越找不到归宿感,总会有那么个瞬间会混淆自己;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奋斗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无石马
写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