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原创
村上春树说;孩子就像坊道里的金丝雀,最能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的混浊。
1
小汪洋生活在一个富丽堂皇,精致典雅的小洋楼里。外表看着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背后是此起彼伏、旷日持久的婆媳大战。每次父母来看望她,老人对儿媳另眼相待,满脸的鄙夷不屑,咬牙切齿。
父亲常年出差在外,老人退休后全力以赴,大包大揽,把她宠成小公主。但每次放学看到别人父母相送的幸福画面,她孤独自卑的内心、蒙上了厚重的灰暗、失落、不合群。
一次爷爷接她有事耽搁,几个调皮狡黠的男生,拿活蹦乱跳的毛毛虫塞进她书包。她吓的瞠目结舌,头发根都竖起来刚想喊,男生狰狞的恐吓;“你再喊叫,我们就让吃垃圾”说完发出怪笑,扬长而去
汪洋缩在墙角恐慌发抖,她那小下巴颏一颤一颤,一阵抽咽涌到喉头……之后她独来独往靠住墙角,东张西望,唯恐搞恶作剧的男生突袭。她处在怯弱,不安全感中,开始厌学。情感缺失症使她的性格变的扭曲,心理畸形发展。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中国的大人,特别是隔代抚养的老人,恨不得让孩子生活在能免除一切危险的真空中”
隔代抚养弊大于利,老人对孩子的反常心理,缺乏洞察秋毫。感情关爱陷入溺爱而不能自拔,教育理念错位而不能自知。婆媳不合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将孩子推向家庭博弈的牺牲品。
一个家庭不和睦,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长期在这样环境里成长,性格会变的怯弱,敏感,遇事本能的后退。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便长大成人,也缺乏争取幸福的能力。
2
乐乐两岁时父亲意外过世,母亲再婚。不久同母异父的妹妹降临,姥爷怕乐乐受委屈将其抚养,他宠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护在怀里怕摔了。上学后,父母多次要接回自己带,姥爷总是吹胡子瞪眼、霸气回绝。
老人认为,养父与乐乐没有血缘纽带,又有了自己的骨肉血亲,会虐待孩子。两代人僵持不下,产生隔阂。乐乐不明真相,抱怨父母抛弃了她,从而产生仇视心理。
姥爷没有界限的护犊放任,乐乐性格变的嚣张跋扈,肆无忌惮。临近毕业,她因参与打群架,情节严重,被学校勒令劝退。懵懂无知的孩子在“父母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缺少正确引导,心理形成创伤而演变为仇视,并且把仇恨的种子撒向未来世界。
隔代教育,往往夹杂着祖辈把对自己子女的责任感,通过对孙子辈的抚养作进一步偿还。一种无名的自豪和油然的陶醉,常常袒护无度,掩盖无边,甚至用强制手段,隔绝父母与孙子的往来。代养时间长了,子女和父母感情疏远,隔膜加深,距离扩大,孩子的整个教育被扭曲了。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他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
3
根据一项调查,3岁孩子就能判断出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并开始对家庭中出现的各种冲突,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情绪反应。
晨晨听到爸爸妈妈说话声音越来越响亮,语气也粗暴了就“哇哇”大哭起来,父母意识到自己不冷静沉默了。母亲安慰道“宝贝,我们在讨论问题,不是生你气”边说边亲吻了她。
孩子在妈妈怀抱里渐渐平息下来。父母因为孩子的干预停止了争吵,和和气气商量着解决了问题。父母的情绪是保持家庭愉快氛围的重要环节。
记得前些年前风靡一时,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童年记忆。它是著名音乐人布仁巴雅尔,为女儿生日创作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与女儿的一段对话。“吉祥三宝”蒙语中的意思是;“每个家庭都有爸爸、妈妈、孩子组成,希望家家都吉祥如意”。
子女是父母交给社会的作品,而且子女又往往是父母的翻版。就像对幼儿喂奶粉不如用母亲的乳汁喂养一样,父母自身为子女散发出的信息,和牵肠挂肚的亲情,是任何爱心都不能相比的,只有家庭和睦,理念一致,才能给予子女成长的原动力和情感荫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