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接待了两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为十五岁的孙女来心理咨询。从九点我刚坐到办公室谈到下午一点多,两个老人情绪激动,语速缓慢忧虑,谈到伤悲处泪流满面,哀声叹气。在他们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叙说中,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内向寡言,孤僻冷漠的花季小女孩的生活画面……
小姑娘叫王洋,爷爷是卫生厅厅长,奶奶是法院副院长。爸爸是组织部部长,妈妈是医院院长。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生活在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家庭里。但是在这个外表看起来一片祥和幸福的独院洋房里。空气里却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战火。爸爸和妈妈的婚姻一开始就不被爷爷奶奶所看好。爷爷奶奶眼中的准儿媳应该是一个大家闺秀,温婉贤惠,相夫教子。而妈妈属于女强人性格,个性鲜明,强势果断又是爷爷的下属管理单位。在一些工作中所持的独特观点常常和爷爷争论不休。爸爸在妻子和父母之间两头为难,又不会妥善处理家庭关系。从王洋出生后,听到的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家里客人走后,爷爷奶奶和妈妈没完没了的争吵。这种无休止的争吵让小王洋性格怯弱,恐惧,内向孤僻。上幼儿园时被几个调皮的孩子堵在厕所搞恶作剧,孩子除了悄悄的哭啼,不敢喊不敢说,回到家也不吭气。上学放学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靠着墙角慢悠悠的走。这样的状态学习成绩是可想而知了。到了读中学的年龄,父母要求孩子放在自己身边管理。爷爷奶奶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他们在大城市买了套房子。决定来把孩子托熟人找关系转到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就读。意见不统一的两代人始终都在进行着激烈不休止的争论,而可怜孱弱的小王洋没有发言权没有自主权,自己上学的命运任由爷爷奶奶和父母争斗的结果而定论。家庭的斗争最终是爷爷奶奶胜利了,孩子跟随老人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进入这个城市的五大名校,却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第一。为此爷爷奶奶不惜花费重金,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仍没有任何改变。万般无奈之际找到我们教育培训机构,请求心理及个性化辅导。
征求爷爷奶奶意见,我下午单独约见了这个孩子。一个出落的亭亭玉立,白皙文静的漂亮小姑娘,脸上过于冷漠孤僻的表情确不像是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平常有那些爱好?唱歌、跳舞吗?’她摇摇头。‘节假日和朋友聚餐游玩吗’她还是无语的摇头。她的眼神那么冷漠不语。无论我怎么开导她,她一句话都不说。我离开办公桌走到她的身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整理了孩子有些凌乱的头发,握了握孩子冰凉的小手,期望我的温存能暖化孩子冰冷的心。没想到这个小动作倒致孩子爬在我肩膀嘤嘤的哭了,并伸出了她的胳膊。我大吃一惊,孩子的胳膊画了好几条大小不一的刀痕。孩子涕不成声的说‘老师,活着没有意思。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就说我妈的坏话。跟妈妈在一起,妈妈就说奶奶爷爷的坏话。我一直在他们的夹缝里,我不知道该听谁的’看着孩子那一句句掏心掏肺的稚嫩声音,看着孩子胳膊上自残的疤痕,我的眼睛也有些潮湿了。一个无辜的孩子弱小的心灵怎么能承载了大人之间的恩怨是非?大人的过节为什么要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第二天我拨通王洋父母的电话,并约定了周日见面详谈。俗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孩子是弱势群体,是最应保护呵护温暖疼爱的,是不应该以打着爱的旗号下受伤害的人群。如果一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都矛盾四起,貌合心不合。能让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呢?如果大人的问题都无法和解又怎么谈及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