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坚持第1714天分享(2022/3/26)
与当事人会谈是一个形成问句,提出问句,倾听答案,然后再形成另一个问句及提出下一个问句的过程。不同的问句隐含着不同的假设,当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答案。在形成问句的过程中,问题取向和建构解决之道取向形成的问句是完全不同的,问句的不同也代表了对待当事人和咨询师的两种不同思考方式。
在焦点解决中,提出问句不仅是一种可以从当事人身上获得有关问题解决方法和其他有关信息的方式,同时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常常给会谈的参与者带来新的体验,并为未来创造新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焦点解决的对话能够如此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话中,当事人可能会说:“噢,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我以前没有意识到,原来这才是我想要的” “原来我一直是一个比我想象中要更好的妈妈”“原来我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其实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对话里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尤其是和一个你从未与之谈过话的人。不过你形成问句的不同方式,会给这次会谈带来不一样的互动和思考模式。
虽然我们都知道今后解决知道取向的问句,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多视角的思考,但即使我们把这些问句通通罗列出来,也不一定能够保证你在自己的会谈中可以有效地使用它们。
想要有效地使用它们,就如同想要完美地演奏贝多芬协奏曲,你需要勤加练习。
在形成并提出问句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通则:从当事人最后或较早的回答内容来形成你的下一个问句。
这个原则之所以很重要,原因是首先它能最好的实现通过提问和回答来引出新的觉察和可能性,换句话来说,当咨询师根据这个原则形成他们的问句时建构解决之道就会变得相当容易。其次,既然这个原则要求根据当事人先前所说的话形成下一个问句,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这个原则的运作必然是在当事人的参考架构内进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