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爱写作读书
《文化苦旅》,来时方知路亦深

《文化苦旅》,来时方知路亦深

作者: 半夏如伊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21:55 被阅读57次
《文化苦旅》,来时方知路亦深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思史。

或许,在没有遇到《文化苦旅》这本书时,对于此言,我感触的并不是很深。当我遇上这本书之后,则有一种深深的感触。

如果论及散文家,我们不免会想到很多很多有名的大家。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哪位?或许我会犹豫很久。但如果论文笔文风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答余秋雨先生。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至今是我的最爱。喜欢他的文风,更喜欢他文笔下对文人墨客,祖国山河的淋漓尽致的诉说。

与《文化苦旅》初始是在中学时代。读先生的文字,实则是一种聆听,听他在细细的向你诉说千年而来的文化历史。这也是心灵上的一种洗礼。还记得刚读初中时,偶然看到这本书。对于书中的一切,并不是全都理解。只因当时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熟知的历史文化太浅太浅。以至于最后只记下了书中喜欢的文人名客。

重拾《文化苦旅》,在细细品读秋雨笔下的文字时。内心则久久不能平复,时常会想,先生则走了多久,考察了多久,让那些我们不为所知的历史细节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历史是尘封已久的一段过往。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每一个文人墨客的文迹都是经岁月沉淀之后就给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从先生的笔下,我又重新认识了牌坊,这个简单的名词,背后那深沉的背景。或许没有处在当下那个大的环境之下,就不能懂当时的女子竟以立牌坊为名,来守自己贞操之名。对当下的我们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对于活在自由发言,自由选择,一切公正公明之下的我们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争取自己幸福的权利。然我们又怎能体会那个时代女子的悲哀之处呢。思想的枷锁,原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沉痛的束缚,更是一种无人权可说,无公平可讲的沉痛生活。细细想来,这又是何等之哀。

每次读《道士塔》时,内心就会很痛恨,原来国之动荡、堕落、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不聊生,更是对历史文迹抹上一笔巨大的伤痕。我痛恨王道士那样的小人,以那样的廉价将那一笔笔文卷,那厚重的文史卖给外敌。如果在这里王道士只是因为贪图小财而贱卖文化遗产的话。那牵引的人则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唾骂的。那样的一个朝代,那样的一群人。官府腐败,民不聊生,人们的思想却仅仅局限在小我之中,无一点爱国意识,实乃国家的一巨大败笔。先不说那些被运走的文卷价值多重。单单思考能做出那些事的人而言,这是我们现在难以思考到的一种巨大的落后。人们的素养,人们的思想过于长期被封建政权的压迫,所带来的这一桩桩可恶的交易。对历史,对后人则是一种无言之痛。

当然,此书不仅仅是在诉说着历史遗留下的屈辱。同样有着那样一群人,在文学领域,各领风骚,也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屈辱和不得志之痛心。先生在书中对魏晋名流的倾诉,让那样一个彰显时代个性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嵇康,刘伶,那样一群散脱之人,也正是一种时代的个性,即使历史结局很悲观。但终究是一场遥远的绝响。

读先生的文字,你会跟着先生的脚步,一点点追溯那些故事的源头。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曾上学时代学过的历史,只是这厚重文史上的简单一笔。当你跟着先生,展开那一丝丝线索之计,你会发现原来这几十年的学习,竟是那么疏浅。

原来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竟有着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民族之崛起,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新旧交替,更是一种警钟长鸣。

读此书时,也曾让我真真正正的理解到了“何为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史”,历史虽是过去,但我们仍走在历史之后。所以我们更应在书中,明辨历史。思己,明理,知危,如此甚好。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来时方知路亦深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思史。 或许,在没有遇到《文化苦旅》这本书时,对于此言,我感触的并不是很深。当我遇上这本书之...

  • 文化苦旅,亦为心灵苦旅

    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新版)文化苦旅》(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余秋雨的书。还是一天在剽悍一只猫的公众号上...

  • 除了《文化苦旅》,余秋雨还写了哪些书?

    除了《文化苦旅》,余秋雨还写了哪些书? 《文化苦旅》,余秋雨成名之作,其价值自不必说。作者一路讲课一路游历,到了甘...

  • 《文化苦旅》:旅行亦修行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湖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来。” ——泰戈尔《采果...

  • 人生苦旅

    文/毕赢 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深悟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所谓苦旅,让我们反思历史,思考过去...

  • 《文化苦旅》Ⅱ踏上征程,来一场心灵与文化契合的旅行!

    《文化苦旅》是一本关于文化的散文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得不说,余先生的文章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读《文化苦旅》就像...

  • 一月书单

    文化苦旅

  • 文化之旅苦亦甜——《文化苦旅》读书感悟

    雅各布·布克哈特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所以对于文化的求索,...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网友评论

  • 娟娟新月:好文👍👍👍
    娟娟新月:@半夏如伊 😊
    半夏如伊:@娟娟新月 只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 小城已三更:੧ᐛ੭ 你好哇,我是公众号【小城已三更】小编,看了你的简书,微信公众号【小城已三更】(chengneiyisangeng)向你发出征稿,为保护原创,默认标注作者名称,并会向你支付稿费——🌙由于小编有时不能及时回复,具体事宜可关注微信后台,期待您的作品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来时方知路亦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iz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