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6:51 被阅读0次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它就是入选我们小学课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诗的作者便是清代诗坛“清初刘家”之一的清朝诗人、著名文学家——查慎行。

查慎行的诗在清朝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一生创作诗有万余首,他是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我国东南诗坛领袖。

他的诗兼具唐宋两朝文坛之精华,以模仿宋朝最多,尤深得力于苏轼、陆游。

他的诗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

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饱读诗书,5岁能诗,6岁通声韵、工属对,10岁作数百言的《武侯论》,被同乡称为"旷世神通"。

20岁时,查慎行游遍我国华中、华北、东南各地,一边游玩一边作诗,一下名声大噪,声名愈盛。

如若按照这样的节奏走下去,先中举,再考中进士,从而实现用世之志,岂不完美。

然,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从21岁开始,因家庭变故,查慎行一度裹步不前。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本该是事业有成的年纪,查慎行却依旧前程未卜,七年间接连失去父母双亲,也令其失去了入仕科考的机会,入职幕府亦是不得已之事。

当时,不少读书人选择随幕军中以获得保举,捞取功名利禄 。

查慎行终是不甘命运如蒿草,更不甘心碌碌无为的生活,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从军。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三闾祠》,便是他随军途经湖南过屈原祠时,为缅怀屈原所作。

当年的查慎行,虽满怀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虽然从军而行,却依旧觉得前途渺茫。

凭吊屈原,感怀自身际遇,作此诗,抒“知己难求,怀才不遇”之感。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不要埋怨当时无人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人不忌贤妒才。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一心为国,奈何楚怀王却听信小人谗言,不仅逐渐疏远他不采纳的他建议,最终还将其流放沅湘之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兮多艰”,屈原心怀家国,关心社稷民生,却才不得用,长期遭受权宦的打压和排挤,后流放潇湘一带长达16年之久。

因为不被人理解,遭到流放的屈原是如此低孤独和痛苦,所以查慎行劝其不必埋怨世无知己,古往今来,嫉贤妒能是卑鄙小人的普遍心理,何须计较!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诗人缅怀先贤,赞美其高洁的人生情怀,同情其不幸的人生遭遇,从而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苦闷之情。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查慎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康熙三十二年,43岁的查慎行终于考中举人,52岁时又得到康熙的青睐,入直南书房,53岁则被赐进士出身。

入仕后,查慎行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授其为翰林院编修,后又充武英殿总裁纂述,还曾经三次伴驾巡游,63岁时致仕归故里。

相比于屈原的生不逢时,查慎行显然要幸运得多,不仅实现了理想,还平安终老……

《三闾祠》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清 查慎行

赏析

这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

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

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

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象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首联的意思是,纵目远眺,只见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近处古老的三闾祠,却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首联以写景兴起。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

由远及近,渐渐地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作者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端,一种故宫黍离之感,油然而生。

触景兴怀,作者自然地联想起诗人的平生遭际,屈原是光明正直存心国家民族的忠贞之士,竟至落入谗言的深海而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可谓千古奇冤。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颔联的意思是,不要埋怨当时无人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人不忌贤妒才。

在颔联中,作者并未直接抒写对诗人悲剧人生的同情嗟叹,却转而生发出这样的议论: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

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蕴涵了更为深广的悲愤及对诗人无限的同情。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颈联的意思是,驱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国之恨,直至今日逢年过节也总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这是一个转换,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

这二句说,即使被放逐,都不能消除亡国之恨。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人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的哀思。

史载,屈原在怀王朝和顷襄王朝曾两度被放逐。此联首句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然而,其志向理想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是不死的。千载而下,诗人屈原的悲剧命运尤其动人哀伤,足见其高洁的志行,实在感人至深。

湘兰元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尾联的意思是,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一个浪漫的美丽想象作结:湘、沅、兰、芷,都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味叹的楚地风物。

这二句说,兰蕙和白芷年年绿遍沅湘两岸,沁芳吐艳,屈原的灵魂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通观全篇,开头以写景生发,触起遐思由作者眼中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慨叹。

中间两联论事,笔力曲折,言议透辟,而不乏情韵。

末二句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此见出作者情意之真切运思之灵妙。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兰阴芷草与兰溪枇杷——写实诗赏析

    屈子流放沅湘时采撷岸芷汀兰,说“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芷是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

  • 七律•五月五日重读旧文有感

    一饵千秋钩沈史,九歌百姓吊生民。 江城不住浮槎客,河泽还留采药宾。 家国归心宗庙远,湘沅寄老芷兰亲。 问天惹得诗魂...

  • 沅芷澧兰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芷

    你看窗外白云,飞鸟 风在树叶间飘摇 我在南归的列车上 穿过山河,跨过四季 追寻你的踪迹

  • 与你涉水相逢

    沅湘的风雨啊淅淅沥沥 山鬼婀娜的身姿啊曼妙迷离 扈江漓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罗江畔的身影啊形销骨立 抱石而去的...

  • 2019-06-03南乡子 •端阳粽子香 作者 黄喜才

    南乡子 端阳粽子香。 作者 黄喜才 披发吟沅湘, 屈子踽踽独彷徨。 怀沙抱石自沉江,怅望。 离骚天问九歌唱。...

  • 喇叭花

    绿蔓青藤舞玉裙,玲珑剔透暗香魂。 纤纤丽影随风曳,我自芳菲我自吟。

  • 满庭芳——屈原

    今缅端阳,又吟屈子,楚帆江畔齐航。 痛销国恨,舟剑汨罗殇。 身正椒兰衬配,未长想,污蔑含冤。 驱流放,沅湘汉北,辗...

  • 满庭芳——屈原

    今缅端阳,又吟屈子,楚帆江畔齐航。 痛销国恨,舟剑汨罗殇。 身正椒兰衬配,未长想,污蔑含冤。 驱流放,沅湘汉北,辗...

  • 诗词表白,爱意满满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 4、玲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mj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