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关于读书的讨论,从墙上回到课堂,主题班会的论战颇具撕裂感,正反双方从新旧阵营里冲出来,挥舞着各自的思想大旗,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从课堂回到现实,偶尔仰望天空,更多时间完成功课,埋头读书。
我必须向青春致敬!因为世界终将是他们的。我们不妨从那篇充满说教意味的文章里走出来,从那一组戴着有色眼镜刻意对比的图片里移开自己的目光,凝神谛听孩子们的声音,这是青春拔节的声音,这是花开的声音。
争鸣:读书之用2观点1.为什么要读书?
“我过去认为唯有知识能够造福于人类,所以我以有知识为荣,鄙视那些无知的人们,是卢梭纠正了我的偏见,教会了我尊重人。”从卢梭那里,康德意识到,具有多少知识与人的道德尊严和人生意义的价值毫无关系。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完全可以是有德性的,而且是道德而不是知识或社会地位体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
我们学习,读书,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是大言不惭的指责底层人民自甘堕落,将卑微和底层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对于这些充满了歧视和傲慢的图片和文字,再回顾我所接受的教育,我只感受到被欺骗的愤怒,久久无法释怀。
观点2.什么样的人处于社会底层?
成功人士们越来越相信自身的成功都源于自己的努力,成功是理所应当的对他们优秀成绩的奖励,而失败者不应该归咎于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只能怪他们自己自甘堕落。这种看法的基础就是精英主义的理想,并且向社会达尔文主义弯曲。
如果机会是均等的,这样的想法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社会现实却与这样的理想状况相距甚远,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脱离自己的阶级,把别人踩在脚下。这样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我们未能达到精英主义的状态,而是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不可取。精英主义会腐蚀我们的社会,它让大多数精英们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错误的认为自己是靠着努力上来的,而忘记帮助他们前行的运气与资源,而且让他们看不起那些分数,学历比他们差的人。精英主义只会让成功者傲慢,失败者羞耻。
观点3.为什么要读书?
为了成功?为了高人一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们不否认或者贬低功利性的学习,但如果你读书学习只为了这样功利性的目的,那你接受的一定是一种成功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当你把所谓的成功作为评估一切价值的依据,必然会将自己引向虚无和虚荣。
每个人的一生中必然会经历挫折与苦难,读书的目的不是让你以高傲的姿态俯视苦难中的社会底层人民,而是让你在身处社会底层遭遇坎坷时,仍有勇敢前进的动力,在你生活富裕时可以尽己所能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功利性的学习一定会使人自高自大,所谓文人相轻。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正智慧的人只会在学习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不断地培育自己的谦卑。
向独立思考的青春致敬!在青春成长与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坦途,只有不畏艰险,在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上勇敢探索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遥忆学生时代还能重温马克思的这番真知灼见,才发现自己不算太老,与青春仅咫尺之遥。
向奋斗创造的青春致敬!内卷的根本原因是创造性机制与创新性思想的缺席,躺平的根本原因是奋斗因子的匮乏与信念的丧失。人民有信仰,未来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伟人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唯有创新才有希望,唯有奋斗才有出路,愿我们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