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旅行·在路上
骑行笔记 | 湖北博物院游览之商代盘龙城,从高台建筑说起

骑行笔记 | 湖北博物院游览之商代盘龙城,从高台建筑说起

作者: 风追司马zhuangyong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22:21 被阅读62次
    2015.07  湖北博物院·楚风高台建筑

    盘龙城遗址在湖北黄陂境内,是一座商代方国宫城遗址,湖北博物院亦有盘龙城的展厅。盘龙城与远在中原地区的郑州商城及二里头商代初期宫殿群有着相似营造方法,由此可见商朝的确是一个影响面很广大的国家,不过此时的国家与今日的国家并非完全概念等同。

    众所周知,高台建筑是中国古代大型建筑的特征,故宫三大殿即是高台建筑的典型。所谓高台,其实是夯土以作建筑台基,再在台基上建造房屋。早在商代初期,高台建筑就流行于王城及方国宫城的营造中。

    来自网络  故宫三大殿

    对脱离穴居时代的先民来说,如何防潮成为建造房屋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地方给出了不同的方案,比如南方河姆渡的架空基座的干栏式建筑,而北方则通过夯土技术将房屋台基抬高。建筑在高台上的建筑除了可以防潮外还有利于通风、防范水患,甚至还可以作为远望与防守的“城堡”。宫殿建筑通常采用高台建筑方式的原因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考虑到高台建筑的宏伟壮丽可以体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通常要耗费极大的人力与财力才能得以完成。因此,一旦王朝统治者开始大肆营造宫殿就难免会引起社会动荡,比如秦始皇营造阿房宫。

    来自网络  阿房宫

    “后宫”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不过为何称之为“后”?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另一个传统: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后寝”即是将宫殿分为两大部分,用于处理朝政与举行大典之处称之为前朝,后寝则是帝王诸侯与后妃们的生活区。以北京故宫为例,前朝是以三大殿为主体的南部建筑群,而后寝则是乾清门以北部分。

    来自网络  盘龙城复原图·前朝后寝

    这样的建筑很可能源自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人们聚集在公社大堂中议事,而其后则是生活与居住的地方。其实在一些两三进以上的四合院建筑中也能发现一些这样的印记,比如正堂一般是用作会客,而正堂后的院子则是妻儿子女的生活之处,即使是宾客也不能随意进入。在盘龙城发现的三座宫殿建筑也明显带有“前朝后寝”的格局,据说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具备“前朝后寝”特征的遗址。

    很多人对古建筑的深远的出檐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土木构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但夯土可被雨水冲刷流失,木构材料也需要远离雨水,这就需要足以覆盖所有土木材料的遮挡物。于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个特色,大屋顶就诞生了。盘龙城宫殿距离具有凹面屋顶的时代还很远,所以为了防止夯土台和外檐柱被雨水淋坏,就必须建造出檐深远的屋顶。

    2015.08  太原晋祠圣母殿·深远的出檐

    单檐屋顶对小型建筑来说就以足够,然而对大型宫殿建筑来说,单檐就意味着需要出檐更多的屋顶,但这种屋顶不仅会损失建筑的高耸的效果,还不便通风与采光。先民们想出了建造两层屋顶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重檐。较低层屋檐其实顶层屋顶的披檐,或者理解成蓑衣的披肩。雨水顺着上层屋檐向下流淌至下层屋檐,再通过下层屋檐流至距离建筑较远的地方。而上下层檐之间通常会具备了通风与采光的作用。

    来自网络  盘龙城宫殿剖面图

    盘龙城宫殿就采用重檐四阿顶(即重檐庑殿顶)的建造方式。在尚未出现斗拱的时代,盘龙城宫殿建造重檐的方式用立擎檐柱来托住檐顶,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斗拱。此外,盘龙城还建造了大量壕沟与护城河等防卫设施,这也是后世中国古代城池营造的普遍现象。

    我们现在很多生活经验其实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追溯,而这种追溯并不只应该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工作,我们都可以去了解,这并非是与我们毫无相关,当然若是不了解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我一直相信,若是没有过往,就不会有今日。

    《鬼谷子·反应》:“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行笔记 | 湖北博物院游览之商代盘龙城,从高台建筑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td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