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揉一捏,成就指尖上的匠心人生
文化的传承,每一天都是新的。而于传承人来说,时代的洪流也不一定将闪光的事物湮没。
面塑,似乎还停留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中,做面塑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面带慈祥笑容,反复揉捏着手中大大小小的面团,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小面人儿就诞生了,它们的一颦一笑,动作神情,都仿佛还在诉说着上个世纪的故事。
今天的主人公,也是做面塑的,不同的是,他不是花白胡子的老爷爷,而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哥哥。他叫梁长乐,90后,济南人,面塑手工艺人。
小时候的梁长乐,常常跟着爸爸去家门前的护城河边钓鱼,会经常看到一个老艺术家坐在那边捏面人,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的年纪,梁长乐也就习惯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凑热闹”,时间一长,梁长乐竟然喜欢上了捏面人。
也是从那时起,梁长乐就开始想着自己去动手做面人,于是去向捏面人的老艺术家买来材料,慢慢钻研了起来,有过成功,但失败的尝试似乎更多一些,从五岁开始启蒙的梁长乐,接触面塑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真正以捏面人为职业是在2013年,这个原本的爱好,一直想让梁长乐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于是去尝试餐饮行业,但后来发现,你对一件事物越是钟爱,就越难以自拔,仅是业余时间的创作,已经难以满足梁长乐的需求,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开始一心一意的全职投入到捏面人的工作中来。
时间的累积,让梁长乐的手艺愈发的精致,从他手上捏出来的面人,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梁长乐说,捏面人最主要的是面人的身体比例和神态,骨架做好了,就要开始对人物的面部神情进行仔细雕琢,每一次细微的触碰和点缀都会影响面人的整体感觉。这大概就是梁长乐一直在面人身上寻求的“共鸣感”吧,只有与一件事物融为一体时,你才会发觉它是如此真实。
当然,要想捏出来的面人更加逼真,除了表情到位,其实还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美术、绘画、人体解剖,涉及到材料的配制上,就要有化学方面的常识在里面,如果是历史人物,必不可少的历史知识以及延伸到服装造型设计,都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稍不注意,就要闹笑话。
所以,做面塑,看着很容易,学起来似乎也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耐心,还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下时兴的卡通形象,都要充满自己的风格,才会让面人更加活泼,充满生命力,这是梁长乐心中的对于面塑文化的理解,大概也是如今面塑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的原因吧。
一揉一捏中,包含着每一个面塑传承人的希冀,他们或许带着一辈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望,在指尖上尽心打磨着最后的手艺,他们算不上耀眼,也不够伟大,却也因为他们,我们看得到更多值得珍惜的传统,依然在平凡角落里闪闪发光,栩栩如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