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59)

牧童眼里《道德经》(59)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00:2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牧童眼里《道德经》(59)

      《道德经》第十三章赏析

          ―――牧童对贵为大患若身的认知

          贵为大患若身,单读弄明白这句话是有难度的。莫名地有疾在身与“贵为”有嘛关系。

        牧童认为“贵为大患若身”  是对“宠辱若惊”的举证说明。两句应结合(连)在一块解读。(本身也是一句话)。

        老子解释“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牧童认为老本义是说宠有奉迎善待之意辱有打压欺凌之意,得宠或得辱应惊觉,失宠或失辱也应惊觉。为什么这样解读呢?老子他知道所谓人生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的过程。没宠没辱对人生而言不完整,假如你是个正常人的话。

          但老子自感单“宠辱若惊”解释太抽象,就举例子了――――贵为大患若身。复将“贵为――大患若身”细述一番。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大家们”通常解读为“为什么说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

          牧童以为这样解读没错,但不是老子本义。首先是被一“贵”给误导了。其次试问既无私利驻心何来宠辱?最后三个“身”字在“贵为大患若身”中指身体,在吾有(无)身中指自身的私利似前后不一且身本不是代词,自然是可延伸思维的,但总觉不太妥贴。

          牧童认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大患是须有载体的,我所以身体有疾是因为我有身体做为疾病(大患)的载体。又“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我连身体都没了,疾病(大患)的载体都没了,又能有什么疾病(大患)呢?

      “贵为大患若身”牧童认为应解读为就好象疾病(大患)如果生在身上一样。

        至此,牧童认为若“身”释为自身私利则“大患”则应延伸,为“宠辱”这也说的过去。宠辱的存在是应人的私欲使然。这原本没错,然牧童认为此非老子本义。老子是主张节欲的。

        牧童认为后面(大患若身)是对宠辱不惊的补充说明。宠辱来时应惊觉,然后正本清源及时调整自已修正自己以更合于道,若本身切合于道,则达宠辱不惊,患又如何?患没了载体又从何而来呢?

        这里套句俗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宠辱若惊就是时刻警省自己“本身”不能有问题。“本身”没问题患由何而来呢?所以“吾所以有大患”是本身就有问题!我本身没问题何来“患”呢?

        牧童认为本章中,以贵为大患若身为例补充应宠辱若惊――――――时刻警省自己使己言行思想切合于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5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re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