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①复:实践,履行。②远(yuàn):使远离,可以译为避免。③因:依靠之意。④宗:主。可宗,可靠。有子说:“讲信用要合于义,如果是这样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这句还是取材于《论语》学而篇,有子,孔子的得意门生,说的是诚信固然重要,承诺别人的事情也应该符合道义,也就是说不违背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这里的“义”应是有利于社会的,有利于天下广大人民的事情,而不是江湖义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去做,去信守承诺,虽然表面上看这件事情先前承诺要去做,结果没有去做,看视失信,但我并不认为这没有诚信,同时也要看这种信是出于什么情况下作出的,如果不是出自于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被逼迫的,也不用去做。
对人恭敬有礼,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也要有度,有规则,而并不是将对方捧到天上去,而自己却卑微到尘土里,过于恭敬则近于谄媚,反而是一种耻辱。伤了自尊。两千多年的《论语》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有度,盲从就近于愚。人与人之间都需保持适当的距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有比较多的解释,我理解为平常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比较有道德的人,品行端正的人,那么就是君子,值得尊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看一个人怎么样,可观察对方结交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起读《论语》,与圣人对话,共同感悟人生。
图片源于图行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