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吃米、吃面只需要去超市手机扫码输入钱数即可拎一袋回家。或者更省事,手机上网,屏上点几下就会有人给你送到家。很少有人关心,这米面是怎么来的。今天,用我的经历讲一个五十年前莜面来历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3006/1ace05c8cef892ab.jpg)
莜面,前面我曾说过,是主产于阴山山脉高寒地区一种低产农作物,莜麦磨成的面粉。它具有耐饥低糖顺滑爽口吃法多样的特点,当地人十分喜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3006/01a874332ff837ab.jpg)
22.炒莜麦
一家七张嘴,总是要吃的。那天父亲又和生产队”预支”了一袋子莜麦,第二天母亲起了个大早,先把莜麦淘洗、晾干、装袋。我和哥哥也参与背袋抱柴,随父母来到村上的炒锅房去炒莜麦。炒锅是个圆形铸铁片,直径1.5米左右,很浅,像个大盘子,倾斜安装在灶台上,翻炒时只需用木拖,将莜麦向上推,麦粒即会在重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翻炒均匀又省力。莜面好不好,炒莜麦这关很重要。不能过生,也不宜太熟。火候、翻炒、过筛,每道工序都是技术活。大锅大灶坑,还要让锅受热均匀,翻炒及时均匀,可以想象有一定难度。父亲看火,母亲翻炒,随着热浪升腾,烟气、草灰、麦芒满屋翻飞,呛鼻子、迷眼睛,麦芒钻进领口、袖口,粘在身上更是奇痒难奈。”谁知盘中餐,何只汗滴土”呀!
23.钢磨
要在以前,炒好的莜麦还需上石磨,好在村里有了钢磨,不用人推石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3006/4c1d440b23b1f7ee.jpeg)
村里的磨房就在教室的隔壁,那时没有电,还是柴油机驱动的。百度搜索,最接近的样式也就这个了。
莜麦背进磨房说明来意,师傅打开磨腔换了箩具,我看到了里面带着钢牙的钢磨盘。接着给柴油机加水加油,一手扳减压钮,一手插入摇把使劲摇,当摇转到一定转速,松开减压钮,柴油机“突突突”冒着黑烟转了起来,钢磨下面的大布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
炒好的莜麦倒入漏斗,用小插板控制麦粒的流入速度,不大功夫磨完了,空转了一会柴油机熄火,鼓起的大面袋子也扁了。解开尾端扎口绳,倒出了又细又白的莜面,还带着香味!再次打开磨腔,把磨齿钢箩上的残留面粉仔细清扫出来,看上去要黑要粗一些,母亲说另外拿着,做莜面糊糊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