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学习过,每个人也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孔子将思与学的关系分为两种: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两种情况。
可是如果仔细的想想,孔子将思与学的关系说的并不是很清晰,只说了学习需要思考,但并没有说思考应该在学习的哪个阶段进行才对。
比如在学习的时候,碰到疑惑或者觉得这部分很是重要,是否要马上进行思考呢?
这些孔子并没有说,要自己思考该如何处理,而且即便是孔子说过,也应该对此做出自己的判断。
许多想法的产生与否,并不是因为思考能力,而是因为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所以,也要养成记录自己想法的习惯,因为错过这个状态,可能就再想不出来了。
举例来说:一个小说的作者,突然有一些灵感产生,并没有立即记录下来,结果这个灵感或许就再也找不到了,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有相同的灵感产生。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不能由自己独立思考出答案来,但却可以理解,所以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
这即是学。
思考则是对某些事实的记录,对某些问题的思考。
答案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基于某些事实,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得来的。思考会受经验、阅历等受限,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够获得答案的前提,即便终日苦思亦不可得。
获取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这只是伴随着学习行为而来的一个结果。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书本上或许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则可以通过学习来优化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学在前思在后,学中有思,思中有学,才会获得的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