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意思就是: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这句话的“自己的看法”是所谓的正道,也不是什么一己之见!这句话其实根本不用解释,因为即便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他们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并不是说那些人可以真正的透彻这其中的逻辑根本。
其实用更高大上一点的说法就是,我们不能违背道义去做一件事情,或者说去迎合一个人。
然而,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让人无语的例子了,这是悲哀的,更是恐怖的!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在外面的工作范围之内,都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如今我们都会看到我们大人娇惯孩子,为了不让孩子不高兴,可以做出很多违背自己心意,甚至是违背道德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没有教养,不仅失了品性,将来大概率还会一无是处,对社会与他人将要造成的伤害就不说了!
更有在工作中的一些人,为了巴结领导,可以做出太多这种失道,而仅仅是为迎合别人的事情。方式方法有的令人发指,不再一一赘述了!
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无形中会伤害到一些善良的人,会伤害到一些有道德的人,这种人就是势利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所有一切的美好!
可叹啊!可悲啊!可泣啊!
还有那些“好好先生”,啥玩意都是行行行、好好好!看着挺和气,看着是个好人,很多时候看着也是“行好”,可是知不知道他们在助纣为虐呢?他们不是在促进和谐,他们也不是什么“行好”,他们是在作孽,是在“行坏”!!
我想这句话对于喜欢国学文化的人来说是很容易知道它的真正意义的,毕竟孟子先生他说的很清楚,那个例子也是十分的直接,而对于解释这个道理也是十分的有效。
一个受宠的无道小人,谁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何况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小人与小人相处不会有真心的,狗见狗,黑吃黑,这些都可以表达他们的真实!利益二字罢了!小人也是更愿意亲近正直的人的,除非小人有过于需要避讳的事情!
那两次打猎的过程,把这个道理说地明明确确的啦!那个驾车的高手几乎可以说是在任何环境当中都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驶马车的,可是他不愿意迎合那个小人的行为,因为那个小人的行为是不合道理的!
如果我们正直的人一味的去迎合那种小人,就是我们普通人经常会说的和气生财,还有什么狗屁吃亏是福!吃亏是福说的不是有心吃亏,是无意中吃了亏后,进而总结了教训,让自己得到了生存的智慧!如果小孩一些人说的那样子,那么小人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会更加的没有规矩,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好人的结局又会变成什么样?
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吧?这是很容易都能想象到的因果关系,那就真成了惯孩子一样的结果了。最后,鸡飞蛋打,所有所希望的美好都不会实现,那些自己不愿意获得的结果却全部一股脑的聚集上来了!
对自己没好处,也无法让别人回归正道!对于家来说害了自己,害了子女,甚至是改了父母;对于国家来说害了百姓,也害了君王!
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做,即便你当下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利益,那么同那些小人一样遗臭万年,让子孙蒙羞,让祖宗也蒙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