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为感谢自己的高管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便买下几辆宝马车犒劳有功之臣,除此之外的奖金一分不少。本来皆大欢喜的庆功气氛,因为一些小事蒙上了灰尘,令老板心灰意冷、意兴阑珊。
老板提出奖励的宝马车所有权三年内属于公司,车险费用由公司出。由于车辆是个人使用,维修费和保养费由使用者出。车辆所有权三年后归使用者,所有费用公司不再承担。而公司之前给高管的2000元车补继续发放。
听起来很合理的建议却遭到高管们的激烈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三年内非个人原因离职,车辆仍然应该归个人;宝马车三年内的一切费用都应该归公司支付;由于宝马车维修费用昂贵,即使三年后车辆所有权归个人,也应该由企业承担一部分。
老板很生气:是不是不发车,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能在这样的企业里担任高管,必然是在某一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他们提出的这些建议听起来就像一群贪得无厌的无赖一样。难道他们自己就看不出来吗?若是让他们去评价他人的这类行为,一定能能够客观准确、而且能提出颇有见地、客观公正、精彩绝伦的评论,可一出现在自己身上,就成为“乌合之众”。带着这些问号,我看到了《薪酬激励—量化实操全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薪酬激励—量化实操全案》的作者冯涛崇尚案例教学,书中所有案例均来自管理咨询中实际的企业案例,生动有趣,启发性强。作者曾出版《薪酬设计“6+1” 》、《绩效量化管理实操指南》等著作,是人力资源专业讲师十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特聘专家、薪酬设计“6+1”模式创始人、2018年人力资源杂志封面专家。
书中有一章讲的是职工的积极性。这让我想起年前集团组织的一次全员调薪,调整幅度空前大,这是多年难遇的机会,一个员工大概一生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但是一部分员工对调薪方案不满意,拒绝加薪。不满意的原因是,按照方案他们调整的幅度不够大,形成了劳资矛盾,几乎发展成上访事件。为什么,不发绩效、不涨工资、不进行人事调整公司风平浪静、和谐友好,只要动念调整,职工便如此激动?这个问题如同芒刺在身,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本书给了答案。
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因素有两个:一是薪酬结构,二是薪酬的公平性。而我公司此次薪酬调整就是为了解决积极性问题,调整工资结构,降低固定工资比重,增加绩效工资,改变大锅饭的现状。职工对此没有反对意见,但对于调整幅度新老员工不同这件事耿耿于怀,问题终究出在了公平性问题上。
书中有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一个人可以到两家公司去上岗,一家薪酬为1万元,同职位老职工1.3万;另一家公司薪酬9000元,同职位职工8000元。他在第一家单位会感到自己待遇低、情绪低落。去了第二家企业,心情立马愉悦了。这就是公平性问题带来的情绪变化。关于我公司老职工非理性拒绝涨薪的问题解决了。作者说:”在建立薪酬体系规则时,不仅要考虑员工付出的问题,还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公平。
回到开头的那个话题,老板的灵魂质问,也是我内心的疑问,是不是不发车,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书中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