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霞和孙少平重逢分手后,心情极其复杂。本来她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和少平的交往已经埋在了心里,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曾经的朋友而已。可是这次意外的重逢,少平的变化让晓霞很是吃惊。她突然意识到,他们都已经长大了,要独立面对生活了。她记起曾经对少平说过的话,不希望他变成一个世俗的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小日子。可是当少平主动和自己断了来往后,她意识到,少平也许没能躲过世俗的命运。
当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少平以一个揽工汉的形象出现在晓霞面前的时候,晓霞是激动的。这说明少平不甘心成为世俗的农民,他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他已经开始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并且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奋斗之路。这种精神,让晓霞钦佩不已。晓霞知道,少平虽然没能考上大学,没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那个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又回到了她 身边,她迫切地想和他探讨问题,交流思想,就像当初他们一起看参考消息,然后肆无忌惮高谈阔论一样。
田晓霞的确是一个不一般的女孩,因为少平,她竟然去看工匠们干活,她甚至能够理解桥下采石场那些搬运工们对自己言语粗俗的表现,她知道这些寂寞的揽工汉随时都想拿女人开心,她理解他们,也同情他们。她知道这一群体的人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一个高干家的千金,养尊处优,怎么能够关注和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那个群体呢?她感谢少平,让自己的人生路上多了一道风景。
少平要自己帮忙借书,晓霞就卖力地借到了一大堆。但是,她又怕少平一下子拿走了这么多书,就不会很快和自己见面了。女孩子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她耍了个小心眼,决定每周只给少平两本书,这样每周六都可以见到他了。如果一个女孩总想见到一个男孩,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男孩已经住进了女孩的心里,只是他们自己还没发现。
田晓霞把见到少平的事情写进日记,开始失眠,开始思念他,挂念他,她想和少平探讨生活的意义。他们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截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只有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或许他们各自都有需要对方改造的地方;改造别人也就是对自己本身的改造。一想到这些,晓霞就激动不已。
周六晚上,少平如期而至,晓霞提前替他买好了饭。少平把换了干净的衣服和再吃一顿饭都当做礼貌,这让晓霞感觉,少平更像个男人了,而且是一个会耍贫嘴的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