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忘忧社选择自己写作课
精读024/100 王小波: 绝不向虚无投降的勇士

精读024/100 王小波: 绝不向虚无投降的勇士

作者: 我是骆驼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0:04 被阅读30次

    坚持做一件事100天,看看自己有什么改变。

    D024,2017年8月30日        第五周      王小波周

    一、今日小理论

    “乐观失灵”:对未来的乐观幻想对你的健康的确是有好处的,它有助于使人平静、防止高血压,但它也会让你丧失追逐目标的行动力。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Gabriele Oettingen在20年间都致力于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探究:凡事都往好处想,保持乐观的心态,真的会比较容易成功吗?

    然而,实验证明,过分乐观的思考经常会妨碍我们。它可能会麻痹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觉得达到目标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越盲目乐观,越难实现目标。

    20多年前,Gabriele Oettingen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减肥的女性被试在减肥的一开始,设想自己是会成功完成该项目,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导致减肥失败。

    在那之后,Gabriele Oettingen进行了许多后续研究,观察更大范围的被试,包括不同年龄(小孩和成人)、不同国籍(美国和德国),以及不同目标的人(包括想约会的大学生、希望重新站起来的髋关节手术病人、想找工作的毕业生、想拿到好分数的在校生)。

    每一个研究中都指向同样清晰的结果:所有那些抱着乐观的幻想、认为可以顺利达成目标的人,他们的这种乐观对成功并无帮助,反而妨碍了梦想的实现。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Toni Bernhard J.D.认为,目标之所以成为目标,说明它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需要努力一下才能实现的。达到目标的过程一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痛楚。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成功”,除了麻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正确的乐观方式

    根据Gabriele Oettingen的分析,拥有一种“既乐观,又现实”的心态和思维过程的人最容易达成目标——

    这样的人在拥有一个愿望或目标时,会这样做:先花几分钟时间,来幻想和憧憬这个愿望成真;然后,转换角度,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要实现这个愿望所要面临的障碍,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这个过程被称为“心理对照”(mental contrasting) 。

    在目标可能被实现时,这种思维方法能够激励我们;当愿望不切实际时,也让我们更容易在评估后选择放弃,转而去实现其他的、更合理的抱负。

    总之,一味的乐观可能可以让你身心愉悦,但这不意味着它对我们是真正有益的,除非你只想一事无成。

    真实地看到自身的局限(limits),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盲目乐观,尤其是乐观地高估自己,会让你永远走不出失败的笼罩。在真实的前提下,适当幻想目标的达成,才是对你最有帮助的做法。

    此外,补充一个个人经验:你大可以用悲观的态度去低估环境,但最好用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环境的能力。

    也就是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起点低,像个傻子一样相信自己在过程中的行为能力与改变能力。这种心态,可以让你在理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增强竞争性。

    原理:将乐观寄托在可控元素上,把悲观安放在可控范围以外。

    二、今日电影

    《不一样的天空》

    生活本糟乱,长天永蔚蓝。

    三、今日文章

    王小波的《高考经历》《盛装舞步》《有与无》

    第一篇:《高考经历》

    1.原文:

    因此,数理化对我来说,还是相对好懂的。最要命的是这类问题:一件事,它有什么样的名分,应该怎样把它纳入名义的体系——或者说,对它该用什么样的提法。

    众所周知,提法总是要背的。我怕的就是这个。文科的鼻祖孔老夫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也知道正名重要。但我老觉得把一件事搞懂更重要——我就怕名也正了,言也顺了,事也成了,最后成的是什么事情倒不大明白。我层次很低,也就配去学学理科。

    分析:点出了中国传统文人主导的弊病:形式很溜,然而不解决实际问题,有时由于过于侧重名教,扣帽子,上纲上线,反倒容易耽误事。

    2.原文:

    “十次路线斗争”比这里解释的还要难些,因为每次斗争都分别是反左或反右,需要—一记清,弄得我头大如斗。坦白说,临考前一天,我整天举着双手,对着十个手指一一默诵着,总算是记住了所有的左和右。

    但我光顾了记题上的左右,把真正的左右都忘了,以后总也想不起来。后来在美国开车,我老婆在旁边说:往右拐,或者往左拐;我马上就想到了陈独秀或者王明,弯却拐不过来,把车开到了马路牙子上,把保险杠撞坏。

    后来改为揪耳朵,情况才有好转,保险杠也不坏了——可恨的是,这道题还没考。

    分析:荒诞派写作手法。夸张,对比,一语双关,想象力,但是是可控状态下的失控,有选择性夸张。需要一定的脑洞和迁移能力。

    举例:“我有一篇文字,准确说是很多篇,写出来发微博上,粉丝少,点开的数量有限,有时还被人喷:你这写的算个屁啊。好玩的是,同样是这篇屁,被大号转载,阅读与点赞数据飞升,留言态度180度大逆转:我的妈呀醍醐灌顶!我懂了:屁,与醍醐灌顶,有时就是个尾椎骨与天灵盖的距离,隔着一道篱笆,上写四个大字:盲从心理。——《我建议你去读一读那些阅读量不高的文章》”

    3.原文:

    京郊某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数学有人教的,可考试成绩通通是零蛋,连个得0.5分的都没有。把卷子调出来一看,都答得满满的,不是白卷。学生说,这门课听不大懂,老师让他们死记硬背来的。不管怎么说吧,也不该都是零分。

    后来发现,他们的数学老师也在考大学,数学得分也是零。别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说:这班学生的背功真是了得。不是吹牛,要是我在那个班里,数学肯定得不了零分——老师让我背的东西,我肯定记不住。既然记不住,一分两分总能得到。

    分析:对认死理儿、教条主义和死记硬背的讽刺。收的快往往能收的“狠”。留余音。

    第二篇:《盛装舞步》

    (1)旁若无人好的一面(这种旁若无人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每天吃完了晚饭,我要在校园里散步,他必在路边等我,伸出手臂说:年兄请——这家伙把我叫做年兄,好像我们是同科的进士或者举人。我也说:请。于是就手臂挽着手臂(有点像一对情人),在校园里遛起弯来,一路走,一路高谈阔论。

    像这个样子在美国是有危险的,有些心胸狭隘的家伙会拿枪来打我们。现在走在上海街头恐怕也不行,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的一所校园的角落里遛遛,还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有时也有些人跟在我们身后,主要是因为这位年兄博古通今,满肚子都是典故;而我呢,如你所知,能胡编是我吃饭的本事,我们俩聊,听起来蛮有意思的。有些同班同学跟着我们,听我们胡扯——从纪晓岚一路扯到爱因斯坦,这些前辈在天之灵听到我们的谈话内容可能会不高兴。

    到了期中期末,功课繁忙,大家都去准备考试,没人来听我们胡扯,散步的就剩下我们两个人。

    (2)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状态,活得明白。

    然后,他忽然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啊呀年兄,咱们俩合起来是四条腿,和马的腿一样多嘛!……他建议我们来练习盛装舞步,我也没有不同意见——反正吃饱了要消消食。两条大汉扣着膀子乱跳,是有点古怪,但我们又不是在大街上跳,而是在偏僻小路上跳,所以没有妨碍谁。

    再说,我们俩都是出了名的特立独行之士,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干部,全都懒得来管我们。

    (3)“虚假同感偏差”《你可以不懂,但请你尊重》

    那天晚上那位眼镜看到的,不是同性恋者快乐的舞蹈,而是一匹性情温良的骏马在表演左跨步,……文化人类学指出,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人之间,会发生误解,明明你在做这样一件事,他偏觉得你在做另外的事,这就是件误解的例子。你若说,我们不该引起别人的误会,这也是对的。但我们躲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老在一边乱嘀咕。

    (4)实事求是,且不受任何观念拘束,把玩,活出了幽默感。

    顺便说一句,孟老夫子的基本方法是推己及人,这个方法是错误的。推己往往及不了人,不管从谁那儿推出我们是同性恋都不对,因为我们不是的。但这不是说,我们拒绝批评。批评只要稍微有点靠谱,我们就听。

    有一天,我们正在操练舞步,有个女同学从那儿经过,笑了笑说:狗撒尿。然后飘然而去。我们的步法和狗撒尿不完全一样,说实在的,要表演真正的狗撒尿步法,非职业舞蹈家不可,远非我二人的胯骨力所能及;但我们忽然认为,盛装舞步还是用马匹来表演为好。

    (5)洒脱。

    既然谁都不明白谁在说些什么,就应该互不答理才对。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我从来不看有痰气的思辨文章(除非点了我的名),以免误解。至于我写的这种幽默文章,也不希望它被有痰气的思辨学者看到。

    第三篇:《有与无》

    “哪种生活是生活,哪种生活不叫生活”?

    众人标准:无——“长相一般,加上烟抽得多,觉睡得少,脸色也不大好看。”

    有——“有些作家常要跑到边远、偏僻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话从字面上看,好像是说有些死人经常诈尸”

    王小波标准:无——受制于norm,“只剩遵从一件事可干”。“混吃等死。”“除了自己曾遵守norm就说不出什么,仿佛自己的婚姻是一片虚无。”“村里每个成年人惦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事情:给自己修座椅子坟就是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件。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生活,他们也说不出。 ”

    有——“除了遵从norm,还干点别的”“但也有些妇女完全不是这样,她们有自己的故事——爱情中每个事件,在这些故事里有特别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姐妹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有所爱的事业。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 ”

    我个人以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第二年,王小波逝世。

    读书笔记 22


    四、今日收获

    1、乐观失灵:最喜欢的是:“在拥有一个愿望或目标时,会这样做:先花几分钟时间,来幻想和憧憬这个愿望成真;然后,转换角度,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要实现这个愿望所要面临的障碍,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想要写作的愿望,到底会不会愿望成真,我的愿望到底是要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还是要赚钱?这个问题值得坐下来认真思考。

    要想写出自己喜欢的,同时能给别人带去有价值的东西,我所面临的障碍,需要作出的努力是什么?这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47岁的这一年,突然有了想要写文章的的愿望,到底是不是疯了?每天把自己苦哈哈的早上5点多起床,每天手写读书笔记,可还是记不住,以前书读的太少,现在开始读来得急吗?

    我也需要问自己,你是不是疯了?痴心妄想吗?看到那些80岁还在风光的偶像,是不是过于盲目乐观呢?

    我要坐下来思考,这个小理论,在这时候让我遇到,真的是太好了,想清楚,再出发。

    2、韩大爷利用王小波的文章,给我们讲解逗号、句话的使用。

    一、逗号、句号的使用妙处。

    (1)多提醒自己用句号。观点类信息,或想用缩句手法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例子:这位同学走了以后,我们停了一会儿。年兄问道:刚才那个人说了什么?我说:不知道。这个人好像有毛病——咱们怎么办?年兄说:不理他,接着跳!直到操练完毕我们才回宿舍拿书,去阅览室晚自习。第二天傍晚,还在老地方,那位小眼镜又来了。他皱着眉头看了我们半天,忽然冲过来说:那件事还没公开化呢! 说完就又走了。——王小波,《盛装舞步》

    优势:1.有顿挫感与节奏感 2.增强语势和沟通魅力 (注意,日常沟通时也是如此,语速放缓、语调压低、信息简短有力,是吸引力的一个套路。)

    (2)逗号的用法像喝水:一次少饮,小口多饮。一个长句中,要注意多设置逗号。

    例子:在此之前,我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学的功课或者没有学,或者全忘光。家里人劝我说:你毫无基础,最好还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我就是不听,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家里人还说,你记忆力好,考文科比较有把握。我的记忆力是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以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是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王小波《高考经历》

    优势:增强节奏感,给读者缓冲信息留下注意力的时间与空间,减少文字符号的压迫感。

    收获:这个问题,之前在上韩大爷的写作课的时候,就讲过,我在我的文章中使用过,效果十分的好,在和小伙伴的互评中,被多次肯定。

    我发现周冲的文章,这种短句应用的十分多,语言精练,节凑感很棒,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有快感,值得反复练习。

    3、小波文章收获:

    一是从写作的角度。读王小波的文章,读的时候,两个字“好玩”,有的时候甚至能笑出声来,笑完之后,会想一想,一想,就是这个理。这种手法,值得学习,主要用讽刺的手法揭露荒谬的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例都用的是很小的生活的的事例,玩味的语气,坚定的态度。

    韩大爷对我们说:你越是对一种现象痛恨,越要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用理性的、平静的心态去写,往往能写出有力的文字。

    二是从文章中看出王小波知识的渊博,中国古代的、外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事件、寓言、现象等等,这个是我最最缺乏的,就是素材。

    韩大爷说:具备一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是一个写作者必备的认知底盘。这个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体察。这是我之前欠的债,要想补回来,只有读万卷书,在读万卷书之前,行万里路也是没多大用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邮差。

    欠了债了,总要还的。

    三是王小波的思想性,三篇文章都能透露出他的思想内核,自由、真实、勇敢、洒脱。敢于说真话,说实话,非常喜欢那篇《有与无》,“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

    实际上我的前半生,多数的时候都是在过那种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生活。当然,也做过自己爱做的事,只是很少,很多的时候停留在想的阶段。

    也可可以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为了吃饭、为了孩子、为了.........。或者是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就像小波先生说的:“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生活”,这是在巧言掩饰。只是活着而已。

    生活应该是与现实和解,而不是向现实投降,就像王小波说的:“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024/100 王小波: 绝不向虚无投降的勇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gx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