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小学的女儿就要期末考试了,我给她准备了数学试卷,让她写一写。
最初,错误挺多,抄错数字的,漏做的,两个问题当作一个问题来回答的,简单运算出错的,五花八门的毛病都出来了。我陪着她分析这些错误,都要分析好长时间。
我知道她常犯这些错误,所以,才在复习的过程中,额外增加了数学训练。
几张试卷过后,错误明显减少,甚至不再出现了。我批改着轻松,她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大学时,我比较头疼《高等数学》。我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基础不好,在高等数学课上,一听到老师说“函数”“微积分”“高阶导数”这些枯燥的词汇就先懵掉了,感觉在听天书。
但是,要考试啊,还必须得掌握。考试前,我特别着急数学的事。《高等数学(上)》是我哥对着书本,给我一点点讲解,然后,我随便做点习题,断断续续地,大概复习了几个星期,数学勉强通过了。
等到要考《高等数学(下)》时,我哥没有时间帮我了。我就从本校请了一位在读研究生的学长,帮我复习。
这位学长带我复习的方式很特别,把高数书本扔到一边,直接找了一套试卷,相对于厚厚的书本来说,试卷可就薄多了。他跟我说,我们把这套试卷搞定就行了。当时,我对高数书本已经产生了畏难心理,听到他说这话,虽然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考虑到学长读的是数学系数学专业,一直都非常擅长数学,也略长了一点信心。
试卷要一张一张地做。我书本上的知识都不会,当然不可能会做题。学长不让我做,亲自做给我看。从第一张试卷、第一道题开始,在草稿纸上写给我看,边演算边讲解原理,告诉我为什么这一步是这样的。不会没关系,慢慢讲解,直到听懂为止。
学长性格温和,超级有耐心。相同的题型,哪怕我第N次不会,他也不会表示一丝惊讶,不会说一句类似于“这题我不是讲过吗!怎么又忘记了!”这样的话,去挫伤我的信心,只是笑一笑,继续用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给我看,“你看,第一步是这样的……”,边写边讲解。
由于学长的好脾气和耐心,我听起来就很容易接受。一次讲解一张试卷,一整套题全部讲解完,大约用了十天时间。多亏了学长,那次,虽然考试前我反复发烧,持续了多天,但是数学还是高分通过。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学数学没有那么难,数学题目没有那么可怕。不过,那也是我上学生涯中最后一次参加数学考试。
我总结了一下,学长的方法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是因为一套试卷是涵盖书本全部知识点的,需要掌握的内容会在题目中多次出现、反复考查,试卷上的题目全部弄懂了,也就等于掌握了书本知识,各种题型都见过了,考试自然也就能考好。这种在“实战”训练中掌握知识的方法,其实,就是刻意练习。
专栏作家连岳,曾经回答过一个读者请教“写作速成秘笈”的问题,“想写作是最简单的,比减肥还容易,速成步骤有三:1、写第一个字;2、写第二个字;3、把你的想法写完。——重复两千次,可能文章就爽心悦目了。”
连岳已经写了快二十年了,至今仍然笔耕不辍,在公众号上每日更新原创文章,深受读者喜爱,大家亲切地喊他“连叔”。
确实,写作的秘笈无他,不过就是写,并且反复练习。我这两年写作,每当遇到瓶颈,觉得写得艰难,产生沮丧挫败的情绪时,都会把连叔关于“写作速成秘笈”的文章翻出来,再读一读。
连叔说“重复两千次”,我还差得远呢。然后,我就能克服困难,以更为坚决的耐心写下去。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一起合著的《刻意练习》中有这么一句话:无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这种通用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我将这句话抄在便签纸上,一直贴在小书桌上面。
注: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