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在提问大家问大家的梦想是什么。
突然提问到了我。
我站起来,在脑中飞速地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
迟疑了一会儿,看见大家和老师都在看我,我停止了思考,鼓起胸膛,说:“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
老师听完把目光收了回去,说了一句:“这是最不是梦想的梦想。”
接着又去提问其他同学了。
“这是最不是梦想的梦想......”
我的答案有什么问题吗?坐下后我就低头在想。
我听着被提问的同学有说没想好,有说要去哪里哪里旅游的。
然后老师停止了提问,继续讲着她计划好的内容。
什么样的梦想最是梦想?
我想起上次被谈及梦想的时候,是高中。
有次全年级在广场听一个励志演讲家演讲,他讲的十分动人,到一个情感高涨的环节时,他拿着麦克伴随着背景音乐大声喊着:“同学们,请大声说出你们梦想的大学吧,一直说到自己把自己感动为止!”
那时我刚转到一个重点班,和周围人不太熟,看着谁都是一副高深莫测的高手的样子。而我是从一个普通班转过来的。
我听见周围大家都昂着头张大嘴信誓旦旦地喊着“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上交大”“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我没喊,因为我没有梦想的大学。
我只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努力,过了二本线我再努力去过一本线,过了一本线我再努力去超一本线多少分,就这么些蹦一下就能够到的小目标,是每日陪伴我的东西。
我不需要太大的梦想。
我需要那种多努力些不久就能达到的喜悦感。
后来班主任强制要求每个人写个自己的理想大学,粘在走道墙上,提醒自己。
我就随便选了个差不多好的211,交了上去。
后来每次进班路过时我也没看过几次。
因为我想我不需要。
我可以努力让自己的实力超过它,或者我没那么聪明最终也没到达我也不遗憾。
就在那昏暗拥挤的环境,冬天冷风吹的呼吸都疼,夏天热的背上湿一片,在年级大会上,在宣誓大会上,在开心或沉重的班会上,在面对还有油印味的成绩单时,每当被问起梦想是什么,我的答案都是五个字——考上好大学。
疲倦了教育模式的统治,习惯了成绩单上的厮杀,听烦了班主任的说教,受够了学校规章的处罚,也就没时间,没心情,没精力去想其他的了。
那再往前,就是初中的时候。
初中的时候梦想可多,那时候自己感觉上个县里的平价高中非常容易,于是也不操心学习。觉得自己还算聪明,跟老师也合得来,爱说爱笑,便放浪自我。
初中时我们流行拿个mp3,学习机,低音炮听歌,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开心地听,开始对哪个哪个明星超级崇拜。对未来有无限展望的我,听了越来越多的歌之后,突然一天想自己能不能当一个创作歌手?发张专辑登上自己设计的封面,走到哪都有人在哼,有人在放。再开个演唱会,台子下的人都举着牌子大声欢叫着。
然后就开始疯狂自编歌词,两句,一段,也不压韵律,整日上课下课脑子里都是这事,写了好多但是发现没人给我谱曲。
最后又开始修改,有的修改成诗投了出去。
登报纸上了,自己那天超开心,借了个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说这事,语气全是骄傲的音调。
人生第一次经历这种成功的喜悦,又梦想自己是否可以做一个诗人。暗喜着,选了十几篇自己觉得好的打印了出来,设计了个封面,还装订了一下,取名《忧墨》。这就是“第一本诗集”了。
初中毕业后买了些书,随便看了一些心里翻滚了些波澜,感觉自己也可以写出来,就不再写什么诗了,天天梦想着自己可以写一本书,让人看了男默女泪,还准备取名《风和空气》,意思是风是涌动的空气,但这个事也就持续了那几天的热情。因为后来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实在太无聊太流水账了。
还有好多例如这些的事,例如跟着美术老师学画画,老师说:“你是个好苗子,你要是听我的话,再跟我学几年,你去上央美没问题。”没信他,也没跟他,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我也梦想过自己去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设计师。
这些都过去了。
十三四岁的年纪,轻狂无所愁,总觉得自己一挥手就是一面旗,总觉得自己两个肩膀完全可以扛起这个世界,也总觉得,未来有一万种可能,那些梦想都是疯狂靓丽而又轻而易举的。
上了高中之后,初中那一大套梦想,就在高中的生活中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来的,是看书听歌画画等这些爱好。
那些整日梦想的东西变成了爱好。
那些不再是梦想。
更小的时候,就不要说了,老师一提问就是挺胸昂头、声音洪亮地回答:科学家,画家,歌唱家,艺术家,作家……小孩子谁张扬谁就受欢迎,一人作响数人齐鸣,没人在乎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
回想完了我望了望四周,老师在抱怨她不想讲这门课,她说因为她也知道没人认真听。同学们都低着头,一屋全是老师的声音在耳边萦绕。
我在想我回答的那个梦想是不是真的太傻逼了?或者太容易?太平凡?
或许我应该像小时候那样回答:“啊…我要当个科学家,像杨振宁先生,邓稼先先生那样为祖国做贡献,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也或许可以实在点:“嗯…嗯…昂……我现在学的是建环专业,我梦想以后做一个一流的暖通设计师,进入中科院,参与学术研究。”
也或许浮夸点:“出版一本自己的书。”“拍一部电影。”
文艺点:“去趟云南,去趟西藏,创造自己的一个文艺品牌。”
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赞可,也可能会看见同学突然发亮的眼睛,还可能会听见自己骄傲的心跳声。
可是我脚下踏着这块大学教室的土地,除了卡上父母给打的钱,除了父母给买的衣物,一无所有。我站起来思考的时候,我想了好几个答案,突然意识到自己越想越飘,于是停止了思考,干脆地回答了老师。
那些在我脑中闪过的,不是我的梦想。我仰望的星空没有那么灿烂耀眼,我知道自己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一无所有就是现实,过好现实就是梦想。
勤勤恳恳,一步步走,终会找到自己的路,终会在这条路上望见这条路的尽头,那才是该有的梦想。
在我尴尬地站着回答完的时候,看着周围的人没人说话有人在望着我,好像我很奇怪的样子。
后来我又想到一件事。
高中的时候班里一个女生跟我说,她不想再自欺欺人了,她说自己并没有很认真地去学习,是不是到最后无论变成什么都是自己应得的,她希望自己可以很努力地去学习去改变。
我回复她说:“有时候心灵鸡汤中的美好并不能让我们持久的坚持下去,让我们坚持下去的东西我们走过来才会发现,是我们深谙明天不会有什么变化,明天还是必须要重复今天的事,明天自己还是老样子,明天的早上依旧寒冷。今天的每一刻其实都比明天重要。生活需要朴素,要认清最透明的现实。因为我们垃圾,我们不配拥有那些灿烂的梦想。我们的眼中和心里只需存在这段时间走过的路,和与目标的距离。偶尔看见阳光发现没有对不起自己,未来就不会后悔。”
这是站在一个高中生的角度去说的话,那时候很单纯,每日想的,就是高考多考点分数,为此每日勤勤恳恳,不说大话。
玩笑和大话是两回事。
前者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有趣,后者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张狂不自量力。
现在呢?大学生了,但是仍不敢豪言自己的梦想。
因为没什么看的见且切实的梦想。
回头看这段话,我还是挺喜欢那个时候的,低调勤恳,有了进步也不豪言什么梦想不梦想的,只是在心中暗喜自己也做到了或者自己的小目标也快做到了。看见周围需要鼓励的努力的同学也不谈太远的东西,说着笑互相开心地互相吹嘘对方一下,就打足了气。
和现在大学生的我心境很像。
也可以说,我没变。
那个女生给我说的话显得很认真,所以我回复了一段又长又沉重的话。希望可以沉一沉她浮躁而又内疚的心绪。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垃圾。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着,在某方面或许也卓有成效,但终究资历水平低,终有时间限制,那些东西还是低调点好。
在这时候,我感觉梦想说出来就有种吹嘘的感觉。
脚踏浮云,不曾着地,既无法飞翔,又不可行走。
就好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有自己自我感觉自豪的东西,但好像大多数人却都没有什么能真正被细细考量的东西。
我觉得这句话,会像个镜子一样,照出几乎每一个人。
业,精于勤。
梦,止于想。
时间是飞逝的,人会走,云会散,梦想自会有也自会变。但喜欢的东西,它是一直住在心里的。
可喜欢,不一定就非要是梦想。
长大后觉得自己懂得好多了,就会觉得自己小时候疯狂谈论梦想都好幼稚。
只是喜欢,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钻研,就别去谈梦想了。
就像,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如今我只身在远方,独自在自己之前选择的一条算有前景的路上走着。可能未来我会从事这个职业,小时候的梦想也可能就此灰飞烟灭。但这条路能让我充实快乐而满足地成长,我为什么非要让生活充满那些华而不实或者无关现在未来也不一定能得到的梦想呢?
我就想安稳着,学完功课,未来走完这段路时没遗憾且饱满,带着实力与资历再去寻找下一段路,等之后有能力了再去拾起之前的想法,有错吗?
对,我怂。没勇气去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去为自己喜欢的事拼搏,小时候埋在心里的那颗梦想的种子被狗吃了。
但其实不,是我长大了。
我看清了许多。
虽然现在仍不确定未来是什么职业,但我知道,现在的我做的事学的知识都和那些小时候的东西应该无缘了,也可能未来会遇到?但若遇不到又苦苦追寻,一事无成,岂不傻逼?
那些他们定义的梦想可能未来我才会有,但我现在一无所有。
谢谢你提醒我没有梦想,因为我知道的太少。
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我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确定我的梦想。
我是个普通人,是一个情愿从世界的风吹浪打中挣扎前行成长的人,是一个要凭自己的躯体和思想去单挑全世界的人。
如果非要让我退一步,我会回答,去个好学校读研,去个大城市生活,去个安静的地方旅游,月薪工资好多好多,够我买喜欢的最新的衣物,可能还会拾起从前写书写诗画画。而这些一说一大堆的东西之前,我想我要做的还是要好好学习。
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我需要一些实力和资历支撑我去拥有梦想。
如果老师再提问我一次,我的回答还是:“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