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萱小蕾、又名漠泱。关注我、陪你爱 ”
不知在他人的评价中,我是不是个会照顾他人感受的人?在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中,觉得我至少是那个想照顾别人感受的人。
至于是否照顾到了,必须得另当别论。因为这事经常让我力不从心,也就是说:想照顾的感受很多,能照顾好的却不多。
小时候,还不懂什么叫“照顾他人的感受”,但我朦胧记得,那时我和我妈我姐三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我那时又野又皮,捣蛋滑头那一类。而我相对老实巴交,内向沉默。
大概就是因为太安静,我才能早早发现“感受”这个东西,即使那时不知是什么。比如说,我妈每天做了地里的活,还要做家务,自然特别累,她本来身体就不太好。于是她偶尔会吩咐我姐去做点什么给她分担一下,诸如洗碗捡柴一类的活。
我姐比我大几岁,做事情自然比顺手容易。我妈派她去,倒也顺理成章。只是我姐每次拖拉,不愿不肯去做。而我妈又太民主,一般不会逼我姐去做。
但是事情不能再拖,我妈只能自己来,比如第一顿饭碗没洗,她得做下一顿饭了,只好先洗了再做。
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开始心疼我妈,可我又拿我姐没办法。于是看到她再拖延时,我就很焦虑,即使知道自己做不太好,做得吃力,还是试图赶在我妈去做之前,我把这事替了。
我姐察觉到我这个软肋后,开始心安理得地拖延。她知道拖到我看不下去了,我就会去做。然而我并不是看不下去这事被拖,只是想照顾一下我妈而已。
后来学习到一个词叫“善解人意”,也听过很多人说我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是否真的善解人意,我其实有点怀疑。又或者我的确能做到解一部分人意,但未必有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因为越长大越自私,开始在意自己的感受,开始忽略那些与自己关联不密切的他人感受。
但是后来发现,要照顾自己的感受,就经常会伤害到父母亲朋一类人的感受。如果他们的感受跟我的感受发生冲突,我似乎也更倾向捍卫自己的感受。
就像16岁那年夏天,我执意要去南方打工。父母流泪,劝阻,不想让我去。我却没有照顾他们的感受,只在意自己想要飞出去的那种感受,狠着心就走了。
后来这样的情形便屡屡发生,我照顾到他们感受的,多半是些生活中的事。而在大事上,人生方向上,我总是先照顾了自己的感受。
从而内心有愧,总试图从别的方面去弥补他们受伤的感受。于是,我渐渐变成一个有些拧巴的人。
如今跟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我还是会下意识地照顾对方感受,至少是有这种念头。可是当我照顾别人感受的时候,经常就照顾不好自己的感受。
比如有次跟朋友旅行,她喜欢聊天,一路上跟我闲聊。她兴致勃勃,话题也并非我不能接受的内容,我想要照顾她的感受,想以愉快的聊天带给她更多愉悦。所以一路上,我都在跟她聊来聊去。
但我其实很想静下来,默默观看人事景物,或是等待脑子里有火花,或是希望有所思考。
为此,我想要减少与人相聚。对于出去走走,也更想一个人去。独自走在陌生的地方,身边全是陌生人时,仿佛才能完全放松,才能只照顾自己的感受。
不用找话题,不用附和同伴的习惯。仿佛只有独处,才能免除我一边在意自己的感受,一边又惦记他人的感受,从而拧巴,不安,又或是不甘。
“今日话题:你会照顾他人感受吗?留言区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