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上书说:
“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辆马匹、衣服住宅,都竞相豪华攀比。调和五声,形成有节奏的音乐;混杂五色,让它有绚丽的文彩;重叠五味,面前摆着丰盛的食物,有一丈见方那么大一桌子;这样像天下彰显物欲。那人之常情,看见好东西就想要,这就是教导人民奢侈了。奢侈而没有节制,则自己的收入,永远都不够开支,人民就会离开农耕,而从事工商末叶。工商业赚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一般士绅就不惜走向欺诈,带剑的勇士就走向杀人越货,巧取豪夺,而世人也不觉得羞耻,所以犯法的人越来越多。臣愿意为人民制定制度,以防止他们淫乱,让富者不再炫富,贫者富者都心平气和,心志定,则盗贼消失,刑罚减少,阴阳调和,万物繁盛。
“当初秦王志广心逸,想要威震海外,于是派蒙恬将兵向北以攻匈奴,又派屠睢将楼船水师向南以攻越。当时,秦祸北构于匈奴,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军事行动持续了十几年,青年男子在前线服役,年轻女子在后方负责运输,苦不聊生,生不如死,干脆在路边的树上吊死,死者相望于道路。等到秦始皇崩逝,天下反叛,以至于灭世绝嗣,这都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所以周朝的灭亡,是因为太弱;而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太强,这样的灾难,都是因为不改变政策带来的。
“如今陛下发兵夺取西夷,又征服夜郎,降服羌、僰(bo),攻略薉(hui)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焚烧龙城。议论的人赞美这种做法,实际上,这是人臣的利益,不是天下之长策。”
徐乐上书说:
“臣听说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都是一个道理。
“什么叫土崩呢?秦朝末世就是土崩。陈涉没有千乘之尊位,没有尺寸之土地,不是王公大臣,也不是名门之后,在家乡也没有什么美名,也没有孔子、曾子或者墨子那样的贤德,也没有陶朱、猗(yi)顿那样的财富,他啥也没有,但是,他从一个穷巷中站出来,举着刀枪大声呼喊,就天下风而从之。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困苦,而主上不知体恤;天下怨愤,而在上位者没有知觉;风俗已乱,而政策没有修正;这三条,就是陈涉叛乱的资本,这就叫土崩。所以说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什么叫瓦解呢?吴、楚、齐、赵纷纷起兵,七国之乱,就叫瓦解。齐国谋为大逆,他们都是万乘之君,带甲之士数十万之多,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但是,却不能向西前进一寸,反而被擒于中原,这是为什么呢?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匹夫还轻,不是他们的兵比陈涉还弱,是因为当时,先帝之德未衰,而人民都安居乐业,所以他们得不到支持。这就叫瓦解。所以说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这两点,是影响国家安危的要点,贤主当留意而深察的。
“最近,关东粮食收成好几年都不理想,政府又没有减免税赋,很多百姓都很穷困,在这样的形势下,又在边境兴兵,推演情势,按照道理来看,人民有不安于其处境的心理了。民心不安,就易动,易动,就是土崩之势。所以,贤主要善于观察万般变化的源头,明察安危的契机,修明政治于庙堂之上,把祸患消灭在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其要点,就是让天下没有土崩之势。”
奏书递上去,皇上召见三人,说:“你们之前在哪里啊!我与你们相见恨晚!”于是都拜为郎中。主父偃尤其受宠幸,一年之中连升四级,做到中大夫。大臣们害怕被他在皇上面前说坏话,纷纷想他行贿,累积到千金之多。有人对主父偃说:“你这样太横行霸道了。”主父偃回答说:“我如果活着不能享受五鼎的豪华饮食(用五鼎分盛羊、猪、鹿、鱼、干肉),宁愿死的时候被五鼎烹杀!”
华杉说:
主父偃上书,劝汉武帝不是穷侈极欲。他自己呢,也是要穷侈极欲,说出“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狠话,一语成谶,预言了自己身死族灭的命运。
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没有知行合一,不是真明白,只是拿来自欺欺人,哄别人,也哄自己。汉武帝也一样,三人都劝他不要穷兵黩武,他相见恨晚,给他们升官,然后继续穷兵黩武。
华杉版资治通鉴【149】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2018-06-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