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娆
21天的支教让我收获良多。此时虽支教结束已有约一周的时间,可当时的情景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也为了给这次支教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遂写下《支教有感》三篇。其中首篇写学生,二篇写老师,三篇则写我个人对于乡村教育的一些看法。感谢这次宝贵的经历,感谢知行社!! ——2017年8月10日
老实说,我一个数学系的大一学生在文章里谈乡村教育,自己都觉得不够格。以下这些内容,就权当是一个支教的学生对乡村教育的小思考吧。
从我们几次家访和与学生交谈得来的信息看,我认为庄头村的小学教育做的是不够的!
先来说说学校吧。
硬件方面,音乐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室、操场、篮球架(2个)、健身器……应有尽有。每个教师办公室、教室都配备了吊扇,学生教室里还都配备了空调(这一点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当地绿化较差,气温很高,往院子里泼一盆水,地面会起泡,且顷刻间水就会蒸发掉。)可以说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挺齐全的吧。
然而我们了解到,这些设施并没有多少是真正投入使用的,我们翻看过实验室的使用记录,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是老师完成的,而收藏室里的人体骨骼模型、动植物标本更是保存得完好无缺!有一次高年级班几个学生进入收藏室,看到这些模型都惊呼神奇,细问之下,才知道收藏室很少向学生们开放,都只是当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开放几天,做做样子而已。
有这么多教育资源却只当成摆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校方剥夺了学生们合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的权利!乡村本来就是交通闭塞之地,与外界交流少,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学校再这样浪费教育资源,怎么为国家培养人才呢?
老师方面,我们了解到,本校的在职教师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有些甚至就是在村子里招的一些文化水平相对来说高一点的年轻人。
我带的一个孩子杨卓告诉我,他们的数学老师对待计算错误的孩子,就是一招——打!甚至曾经发生过老师将孩子耳朵打伤,孩子家长带人来学校闹事,最终那位老师被免职的事情。(听说这些之后,我明白了为啥我的学生在计算方面是会的就算不错,而不会的就是没学过。孩子们不敢错呀!)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看出,学校的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做的也是不好!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没有体罚的教育不算成功的教育!但也不能如此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味地打吧!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学校方面,我们再来看看村里人对于教育的态度。
几次家访,我们有两次访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三次访到了父母。
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未来还是老一套的思想,能考上高中就供,实在考不上就算拉到,回来村里跟上熟人学门手艺,出师之后就自己找活干,延续上一辈的人生。
我不敢说辍学学手艺就一定活不成,我尊重每一门职业。只是有了知识的滋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会更加美好,一个人的境界会更高!当然,经济能力也会相对来说强一些(我在这里说的是大部分情况)我们劝爷爷奶奶说,能上尽量让孩子上,哪怕是上个职业学校也比回来跟上人学手艺强啊。
而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无奈,自己得外出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对于孩子的学习实在是有心无力!一年回来不了几次,在物质上对孩子不敢有一点点的懈怠,可是学习上,也仅仅是在外面通过微信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了。
说到父母,我还想再提一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在某些方面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比如有些家长有事儿没事儿就去搓麻将、通宵打游戏……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诱导啊!
以上这些情况,我想不仅仅是庄头村如此,恐怕中国大部分的乡村小学都是这样。这样一个现状是不行的呀!
我了解,乡村的经济水平、物质水平相对城镇来说是比较低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执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大部分教师是不愿来此工作的。然而,这师资力量来源是一个大问题。
回访时教唱少儿歌曲。据我了解,国家对于免费师范生是有强制要求,要求其毕业后得去山村小学支教一段时间。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再继续加大新生代教师下乡教书的扶持政策,另外,加大宣扬为教育奉献的力度,从而为乡村学校带来一批新的教育力量!
再有,关于学校硬件设施置之不用之事,我想这是校方对于乡村教育的态度问题,这一点可能需要上级教育厅的督促,另外校外人士对于学校的办学也应该给出反馈,通过舆论给校方压力,让其对乡村办学真正重视起来……
说到底,我认为还是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乡村教育者不重视,村民们也不懂。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多做一些相关方面的宣传活动吧,不仅对学校,也对广大的村民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教育不容易,做乡村教育更是不容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乡村教育能有好的改观吧!
一七年八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