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成长励志
生活的“道”是“适应和创造”

生活的“道”是“适应和创造”

作者: 心理咨询师翁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3:23 被阅读0次

      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和核心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中国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区分和割裂主体和客体,或者是主观与客观。

      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的是道,道是浑然不分的,是自然一体的,是生灭不息的。道不远人。其实,按照中国思想家们的理解,道并不是在人心之外,而是在人心之内。这就是所谓的心道一体。这也就是心性论的思想。

生活的“道”是“适应和创造”

      人对道的把握并不是到人心之外去寻找。所谓的道,就是人的本心。但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人却常常会蒙蔽了自己的本心,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放弃了自己的本心。例如,人会受到自己的欲望驱使,人会受到自己的贪念引导,人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干扰,人会受到外界的多种引诱。从而,人就会随波逐流,人就会得过且过,人就会见利忘义,人就会泯灭良心。这就会偏离正道和误入歧途。

      人的生活,更进一步地说就是人的心理生活,实际上都是寻找和追求意义的生活。对意义的理解,对意义的把握,对意义的创造,就是人的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建立在人的意识觉知的基础上,是形成和发展与生存的体验和生活的创造。或者说是对生活意义的体验和创造。

      人可以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的生活所赋予自己的意义,并按照这样的意义来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生活。这个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适应。人还可以在心理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并创造新的意义来赋予和充盈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创造。

      所谓的创造则是人改变自己生活的环境,改变自己的现实境遇,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建构自己的生活环境,建构自己的心理生活。因此,人就可以进而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在中国的文华传统中,是我与物的同一,是心与道的统一。人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经历了逐渐地能把自己与外界、与环境、与社会、与他人分离开的过程。这是人的成长历程,这也是人的成熟过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也容易把自己所分离的对象看做是自己的对立面,是自己要征服的对象,是自己要占有的对象,是自己要利用的对象。那么,人也就孤立了自己、隔绝了自己、膨胀了自己、放纵了自己。

      实际上,在人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我与物的分裂,就是促进物与我的融通。这就是中国文华传统的核心内涵。中国文华传统的核心内涵是强调统一和谐的文化,重要的不是征服和占有,也不是索取和利用。恰恰相反,最为重要的就是和谐统一、融汇融通、容忍容纳。

相关文章

  • 生活的“道”是“适应和创造”

    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和核心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中国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区...

  • 通权达变者李皋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学而适道,固难;执道不失,益难;反道...

  • 天行健:孔子是如何求学问道的?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天行健解读: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有的人,...

  • 权变才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注释 ①适:前往、到达。②立:坚守不移。③...

  • 什么是创意舞动(3)

    — 创造力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1,创意舞动 — 挖掘创造力潜能为首要。 创造力是人类解脱习惯性反应和束缚的首要方式之...

  • 2018-1230 283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第一个进阶,从学习到适道。有的人,你可以和...

  • 可与未可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可与未可,是夫子的清醒与明智。同样的环境,...

  • 创造力和创意舞动

    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类解脱习惯反应和束缚的首要方式之一。 创造力会自发的地从最初的婴儿时期开始进化,若没有这...

  • 《原则》读书笔记14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

    进化由各种适应和创造组成,他们能够提供即时的好处,但这些好处的价值会不断降低。这一痛苦的降低过程可能引发新的适应和...

  • 天地人三才之道

    幸福生活是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 道是我们亲自用心体悟出来的 一一与道合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的“道”是“适应和创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i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