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澜山夜话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散文
「51」《坊间旧忆——西关茶叶铺》 青山如黛

「51」《坊间旧忆——西关茶叶铺》 青山如黛

作者: 青山如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3:23 被阅读6次

    在中国喝茶的历史可谓久远,据说在周朝就有了茶叶,就此拉开了中国人的饮茶史,陆羽也被尊为“茶圣”。早年间北京有许多茶叶铺子售卖各种茶叶,可老北京人一般都爱喝茉莉花茶,我的父亲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却极爱喝茉莉花茶,而且喝了一辈子的茉莉花茶这就是一种情结,就如同许多老北京人爱喝二锅头一样,不求价高就好这口。

    西关的街面上只有一家“元长厚”的茶叶铺,路北三层石台阶之上就是茶叶铺,左侧是“益和恒广货煤油铺”右则不远处就是“珍泰”饭馆。(解放前的亿禄居二荤铺)茶叶铺门面样式属于民国时期的风格,老式木框玻璃窗户,店门口上方有一块黑底金字牌匾,上书“元长厚茶庄”五个镏金大字。西外大街这溜儿的居民都到这家茶叶铺来买茶叶。

    进了店内迎面就是高大的木制柜台,木柜台有一种久远的年代感,柜台内有一个两层货架,上面摆放着许多印有图案的绿色铁制大方桶,桶上贴有纸条标出了茶叶的名称、等级、产地、价格等,什么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苏州碧螺春,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和各种茉莉花茶。

    地面上铺满了色彩淡雅的花色地砖,四白落地的墙上挂着几个镜框,里面的红纸上写着便民措施之类的服务公约,也有介绍茶叶的产地之类的宣传画,左手处是产品展示玻璃柜里面放置了一些小型的桶装茶叶罐,是用马口铁制作的或圆或方的小铁罐,上面印制了精美的图案并显著印上了茶叶的名称。右手处有两把木椅子,顾客多时您可坐下歇歇,柜内货架左侧处有一小门通向里屋。

    在此还要和您磨唧几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饮食业的厨师不许留长指甲,纺织车间的女工不许留长头发。而茶叶店里最大的规矩就是女售货员不能抹雪花膏,更不能喷香水,您再爱美也不行,需要女人素颜朝天。因为茶叶最洁净也最干燥特别容易吸收其它的味道,用北京话说这就叫串味,一旦茶叶串了味就无法再卖了。

    儿时常常去此店给父亲买茶叶,一进茶叶店就会闻到浓浓地略带苦涩的馨香,顿时感到心神宁静。一次就买四两茶叶够老父亲喝一个月,每次去买茶叶父亲一定叮嘱一下:“去东关元长厚买”,母亲则说:“过马路注意车,别乱跑!”,父亲爱喝浓茶,有一次我尝了尝觉得茶很苦,父亲说:“多喝几口就不苦了”我信以为真马上就要喝,母亲说:“孩子小,小心喝了茶水晚上睡不着觉。”如今我再也听不到如此温馨亲情的话语了。

    卖茶叶的女售货员把称好的茶叶倒在一大一小的两层包装纸上,斜对角用双手将包装纸互相折压几下须臾之间就包好了,随即用纸绳捆好方方正正不松不紧不散,下大上小自然成梯子型。包装白纸上印有大红字“元长厚茶庄”小红字则是经营品种之类的广告。现在的茶叶铺仍在遵循古制,散装茶叶用双层纸包礼品茶用铁罐的传统。

    自打回到北京有工作之后,每次回家时都给父亲买上一二斤点心和四两茉莉花茶,那时的价格是八毛钱一两,但一定是元长厚的因为在茶叶上出过错。记得在宽街干临时工时,开了支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平安大街上的吴裕泰茶庄买了四两茉莉花茶,回到家倒在空茶叶罐中,晚上父亲沏了壶茶一喝就问我:“这不是在元长厚买的吧?”我说:“下班顺道在吴裕泰给您买的。”老父亲没再说话只是慢慢的喝着花茶。第二天我立马去元长厚茶叶铺买了四两茉莉花茶,把罐里的茶叶倒换出了带回家自己喝去,将新买的茶叶倒在茶叶罐中别因为一点茶叶引起老爷子不痛快。

    我真的不明白,这喝茶也能品出不同的店家来,都是茉莉花茶几乎一样的价格,就因为茶叶铺的字号不一样就能喝出来,品茶知其店,那真是盖了帽了。茶叶好坏我能喝出来,但元长厚、吴裕泰的茉莉花茶之间的区别在哪儿我还真的喝不出来,这恐怕也太神了。

    壬辰年十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1」《坊间旧忆——西关茶叶铺》 青山如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b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