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街上的米太太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06:53 被阅读0次
图:网络

那天随罗智敏先生拜谒了彭大将军后,还去逛了一条著名的小巷——槐树街。

地名就叫槐树街。小巷是我说的,因为太窄,最宽处超不过三米,跟相邻的坚强巷差不多,跟当年我岳父家所在的糠市巷也差不多,怎么可以号称“街”?

智敏乃城厢镇土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猜测:这条街从前住的可都是大户人家。这就有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意思了。街不在宽,有大户人家就行。

同行的敬光说,我知道,清朝有个何道台的府邸就在槐树街,智敏点头称是,又说这里的大户当然不止何道台。道台相当于如今的地厅级干部,算得上是高干了。官本位社会,槐树街最显赫的人物自然非何大人莫属。

城厢过去为金堂县治,目前归属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该区投入巨资打造古城,槐树街正在建设之中。

前行数十米,智敏在一所新建好的大院前停下来,道:这里就是余家大院,流沙河先生的故居。流沙河本名余勋坦,乃当代诗人,作家,文化名人,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便是他最先介绍到大陆的。“乡愁是一枚邮票”,好多人都耳熟能详。故居尚未开放,院门紧锁,只是稍作停留而已。

前行数米,智敏在一处围栏处停下来,说:“这是米家大院,占地约1600平米。”

我吃了一惊,如此不起眼的小巷,藏着这么大的豪宅,怪不得会叫作街。

智敏接着说道,米家是正经大户,米太太到斜对面余家串门,就那么几步路,得坐轿子。他一说,我和敬光都笑了,这也太能摆谱了吧。幸好那时没普及汽车,如果开了汽车去余家,恐怕更有趣。智敏又说,米家少爷脾气大,有回摔了好多碗,丫环赶紧报告太太,太太不以为然,哼了一声,说:“不就是摔几个碗吗,有啥好大惊小怪的。以后他想摔碗,就让他摔个够。”大户人家的细瓷碗,不便宜,这就说明米家相当有钱。后来米家少爷摔碗摔盘子上了瘾,细瓷碎片成筐地往外抬。再后来米家不知为何破落了,米太太沦为乞丐。城厢城上的老人都知道,遇到要饭的女人,只要是说话斯文,客客气气的那个,没说的,一定是米太太。

古城重建之后,建筑物将恢复旧貌,就算那旧貌与原貌一般无二,却也是物是人非了。

正如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文章

  • 老槐

    老槐树,应该是北方乡村里的标配,每个村庄,都有几棵老槐树和这个村庄相生相伴。 小时候我家屋后的村街上有一棵老槐树,...

  • 米莎太太的小费

    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拖着两个很大的行礼箱,走进了候机大厅。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说好要来接她的侄子...

  • 谁逼疯了他

    老家大街上有棵老槐树,每年的槐树荚一尺多长,几百年的树龄。 槐树的西边,有一户人家,新门新院新房子,但是蓝色的烤漆...

  • 厨房怎样装修更省钱又实用?

    厨柜公司一般都有最优惠的3米套餐,即3米下柜➕1米上柜的套餐。这样的套餐真的是太太太划算的。他们赚钱主要靠你家3米...

  • 你窗外有不开花的白鸟

    老太太独居,院子里有棵槐树。 槐树是她和老伴认识那年种下的,很可惜大家都没有看见过这棵树开花。 老太扫完树下的落叶...

  • 是故事也是江湖

    昨天和家人街上晃悠,繁华的街口有位老太太,三平米长方形的摊位,旁边立着一牌子,上面写着:8090回忆。仔细看摊位上...

  • 街坊邻居是一种情怀~石桥铺的故事2

    石桥铺的故事(二) 洋槐树下庞国义 我与洋槐树从小结缘。 场口边上有一棵不知多少树龄的洋槐树,直直的有近20米高,...

  • 「简单的事 细心去做」,这事儿成为常态更可贵

    1.王永庆的卖米故事 今天看圆桌派,知道了王永庆的卖米故事。 王永庆年轻的时候,在一条街上卖米。那条街上都是卖米的...

  • 又是新的一天C

    起床赶在鸟叫时 推窗迎风看天气 巷道里有学生上学去 老槐树招呼着小槐树 大街上车子奔驰着 广场跳舞尽是欢乐 湖边散...

  • 自首

    张太太把米洗了四遍。 米已经很干净了,每一粒洁白透亮的米躺在盆子里,水很清澈,张太太甚至能看到自己映在水中的那张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槐树街上的米太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si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