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回归,结束了晋国自共太子事件后的混乱,晋国的贵族、人民终于在晋文公政府的领导下,又凝聚成了一个上下一心的强大晋国。
与晋惠公靠着吕甥的改革,贿赂全国人民不同,晋文公出奔和回国后的种种作为,为他争取了足够的人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有道义我们就跟着谁、相信谁,不用贿赂,不要政策。
我们相信在你的领导下,我们晋国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老百姓会越来越幸福,我们会实现伟大的晋族复兴。
那么晋国怎么才能越来越强大呢?
争霸,只有争霸,让所有诸侯国臣服在晋国的旗帜下,致力于成为中原地区真正的主人,才能获得自由、安全、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为晋国人民谋求更多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活更幸福。
而现在没有了齐桓公的中原,有的是让晋国介入中原争端的机会,而且说来就来,起因是在郑国。
齐桓公死后,郑文公二话不说当即投降,为了郑国的安全实在是迫不得已啊,反正就算不投降,没有了中原盟军的救援,郑国迟早也会被楚国攻占。
在郑文公看来,自己为国为民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其他周王室的正统诸侯们来说,这种出卖大家、不肯为大家继续顶雷的软骨头行为,无耻之极。诸侯们看郑文公的眼神,就和我们现在看抗日神剧里的汉奸一模一样。
其中也包括滑国的国君,滑国也是姓姬的传统嫡系诸侯,位于现在的河南偃师市附近,在周国与郑国之间。春秋混战开始以后,弱小的滑国在郑庄公称霸时期,归顺郑国寻求保护,成了郑国的附属国。
到了郑文公投降的时候,忠于中华正统的滑君,对自己的宗主国郑国的汉奸行径大为不满,不愿意跟着他一起被戳脊梁骨。于是在郑文公投降三年后的公元前640年,公开宣布与郑国断交。虽然弱小,倒是很有骨气。
滑君与自己的宗主国断交,当然也知道被教训是不可避免的,靠得最近的周国太弱,保护不了自己,滑君把原来给郑国的保护费交到了北方邻居卫国那里,同时猛拍周国的马屁,希望这二个国家能一起保护自己不受郑国的伤害。
然而有点实力的卫国这几年都在忙自己的事,始终没有管过滑国,我们后面再说卫国到底忙啥去了。
郑文公失去了一个附属国,关键现在有了楚国的撑腰,这个面子一定要找回来,他派公子士和泄堵二位大夫率军攻入滑国,郑军在楚国面前也许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滑国来说还是太强大了,滑君不得已,又向郑国投降。
不过不愿意跟着郑文公做汉奸的滑君,等郑军一撤退又倒了向卫国,郑文公继续用武力镇压,滑国又投降,等郑军一走他又叛变,如此反反复复的持续了四年多,滑国始终不肯向郑国屈服。
到了晋文公继位的这一年,郑军公子士、泄堵又一次攻入滑国。这时,实在看不下去的周襄王插手了,他派出伯服和游孙伯二位大臣出使郑国,想让郑文公放过滑国。
“你们在我周王的家门口年年打年年闹,又整不出个结果来,人家滑国愿意跟卫国你就随他去嘛,看在我的面子上就算了吧。”
郑文公大为不满,你周襄王这是拉偏架,向着卫国和滑国,我现在可是大楚国中原共荣圈的一份子啦,你已经不是我的老大了。
不仅不听招呼,他还逮捕了周国二位使者。
这下把周襄王彻底惹翻了,你个狗汉奸竟敢如此猖狂,要是不收拾你,怕是不用等楚国来,你就要把我生吞活剥喽。
生气归生气,周襄王也知道以周国现在的国力,就算楚国不出手,让周国和郑国单挑,自己也决不是郑国的对手。
可是上哪里去找帮手呢?诸侯国中稍微强点也就那几个,谁肯冒着得罪郑国后台楚国的危险,而且无偿的帮自己呢?
没办法,遗传了他爹周惠王大脑基因的周襄王,和他爹一样想到了敌人,也就是经常抢劫中原诸侯的少数民族――狄人(这应该是一伙盘踞在洛邑西南伏牛山里的狄人部落)。
想起他们,是因为他弟弟王子带曾经和一些少数民族雇佣军合作过。这帮少数民族土包子现在脑子也灵活多了,搞抢劫犯罪活动名声不好听,危险性又比较大,经常被中原诸侯国当土匪一样的剿灭,占山为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所以他们现在偶尔也会像现代中国西部落后省份的农村人一样,到中原富裕地区去找找兼职、打个零工什么的,赚点合法的零花钱。
由于他们的职业技能比起中原诸侯国的农耕人民来说落后太多,种地的水平差得太远,也不会盖人家大城市里那种高级的土坯房子。所以他们在中原诸侯国能找到的工作,也就是给人当雇佣军了。
而且这种生意比光是搞一次抢劫的好处多,这帮少数民族可以先收了雇主的佣金,然后在帮忙砍人的同时,再抢一次雇主的敌人,等于出一次工赚二份钱,谁还敢说少数民族的脑子不好用。
当年深受父亲周惠王宠爱的王子带,因为齐桓公的搅局,没能取代大哥周襄王成为王位继承人。在周襄王继位后,王子带出钱勾结另一伙少数民族造了大哥的反,攻入洛邑,烧毁了洛邑的东门。就是这次,让周襄王见识到了少数民族雇佣军的价廉物美。
当时正值晋惠公继位之初,秦晋二家正在蜜月期,二家联盟也在找效力王室的机会,以便从偏远的西部进入中原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秦晋联军主动到洛邑,无偿的帮助周襄王赶走了王子带。
后来一心想做中原和事佬的齐桓公不希望任何一国发生兄弟相残的事,就摒弃前嫌收留了王子带,还替他说好话,希望周襄王原谅这个不懂事的弟弟。
直到十年后,周襄王才原谅了弟弟,把他从齐国接了回来,分封在周国甘邑,史称甘昭公。
这次周襄王想对郑国用兵,想起了弟弟曾经使用过的少数民族雇佣军,这帮人给钱就办事,性价比极高,比不靠谱的诸侯们实在多了。
这些诸侯说是要尊王,实际上都是自己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乱响,要么光说不练,要么出工不出力,真的出了力的,要的报酬又太高,那可不是几个钱能打发的,动不动就得封赏几个邑的土地,实在请不起,还是请狄人雇佣军比较划算。
就这样,已经没多少地盘的周襄王,实在舍不得再拿土地去请诸侯国,他不听大臣富辰的劝告,派出颓叔和桃子二位大夫作为中间人,去找狄人接头谈价钱。
二位大夫放下贵族身价,充当了一回生意人,一顿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后,终于请来了狄人雇佣军。
还别说,人家狄人拿够了钱,办起事来还真是不含糊,眼冒金光的狄人步兵一顿砍瓜切菜,揍得郑军抱头鼠窜,还顺便攻陷了郑厉公的革命圣地栎城,狠狠的赚了一笔外快。
这下给周襄王涨了大脸了,谁说我周王室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你郑国敢冒犯我周王,看到没有,这就是下场。周襄王终于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那传说中的祖先作为天下共主时的尊荣。我也能自己教训不听话的诸侯了,而且一块地也没封赏出去,就花了点钱。
“划算,实在是太划算了!就算把国库搬空喽,也比请诸侯军划算!”
高兴坏了的周襄王,乐得手舞足蹈,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得意之情了,兴奋之下,他打算和狄人加强关系,要娶一个狄人女子做王后,今后就拿狄人当亲人了。
当初劝他不要去招惹狄人的大臣富辰吓了一跳,连忙又劝他:“贪心的人给别人恩惠,往往觉得接受再多的报答都是应该的,本来狄人就贪得无厌,君王还要去更加激发他们的贪欲。少数民族的女人哪里懂我们周王朝的礼仪规矩,娶她来做王后,很容易惹出乱子,到时候狄人就会成为我们的祸乱了。”
此时正在兴头上的周襄王哪里听得进去,还是娶了狄女隗氏为王后。
祸根就此种下,这个隗氏刚从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来到当时最文明的礼仪之邦――周国国都洛邑,她哪里懂什么周礼婚姻法啊,刚来没多久,性观念开放的隗氏就和周襄王的好弟弟王子带搞上了,又是乱伦。
她要是嫁到周公旦颁布《周礼》前、还在岐山刚从原始部落进化出来的周国,那倒没问题,反正大家都是一块乱的,今晚跟哥哥睡,明晚跟弟弟睡,那是为了提高生育率,是值得提倡的原始社会优良传统。
可她是嫁到了已经施行了四百多年《婚姻法》的周国,再搞这一套,就是不守妇道了。
周襄王大怒,这是个什么玩意,刚来没几天就到处乱搞,还是和我弟弟,要不是看在你娘家的面子上,这就该沉塘。
周襄王决定离婚,要把隗氏休了。
这一来得罪了狄人,还把当初去和狄人谈价钱的二位大夫颓叔和桃子吓得不轻。
二人一合计:“狄人和我们周国联姻,是我们俩牵的线,我们去和狄人谈和亲的时候,把这事对狄人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回来又对我们的君王说,这隗氏如何如何的知书达礼、貌美如花。如今君王把隗氏休了,这让我们怎么向狄人和君王交代,要是他们来找我们麻烦怎么办?”
二人觉得周国和狄人就快闹翻了,作为中间人,周、狄双方都不会放过他们。
这就好比二人是媒婆,为了把一对素未谋面的男女撮合在一起,在他们各自面前把对方夸的是地上没有、天上无双。结果这对男女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掀开头盖互相一看,一个是驼子、一个是麻子,那还不得找媒婆闹翻了天啊。
二人商量来商量去,实在没办法,与其等着二边来找麻烦,还不如孤注一掷,反了吧!
他们联合王子带,商量好再次出钱联合狄人赶走周襄王,王子带当周王,还让隗氏做王后,以后要和狄人搞好关系。
被退了亲的狄人认钱不认人,女儿嫁给哥哥还是弟弟压根不在乎,只要是给周王当媳妇就行,而且还可以多做一笔刀头舔血的买卖,何乐而不为。他们应邀和王子带、颓叔、桃子发动叛乱,赶走了周襄王。
成了丧家之犬的周襄王走投无路,只得投奔了前不久刚被自己教训过的郑国,暂时居住在汜地。
郑文公看在他还是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的面子上,不会对他怎么样,当然也少不得奚落他一番,郑文公与几位郑国贵族到汜地,亲自问候周襄王的起居用度,并就郑国当前的政绩国策,向周襄王做了请示汇报。(郑伯……省视官具于汜,而后听其私政,礼也。)
史书上没明说,我实在不知道这个工作汇报是怎么说的?郑文公:“您老好,欢迎您老亲自来我们郑国视察工作,我们郑国如今和楚国联盟了,正打算帮着楚王侵略中原的亲戚们呢,还请您多多指教。”
这这这……周襄王也只能是无言以对了。
周襄王虽然寄居在郑国,也不敢麻烦他郑文公了,只好向鲁国、秦国、晋国派出信使求助。
晋文公效力王室,向中原诸侯彰显实力的机会来了。
在接到周襄王勤王的号召书后,鲁国只是派出使节到郑国问候周襄王。出兵就算了,隔的太远,封赏了土地也拿不到手。没有好处,谁跟你讲义气啊。
而秦穆公是具备争霸素质的,当即响应号召,率领秦军从国都雍城出发,经二京古道抵达晋国现在的领土――原虢国的上阳地区(河南三门峡市)。
上阳,三门峡,是秦、晋、豫三省的交汇处、交通要道,北面紧依黄河,南面是秦岭余脉,是陕西进入河南的必经之路。相传大禹治水时,在这里将黄河分流,形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得名。
这里是秦国进入中原的唯一平坦大路,还是地理的老问题,不走这里就得翻山越岭。但是这里现在被晋国控制在手中,也就是说,晋国挡住了秦国进军中原的路线。
秦穆公派人来找晋文公,要求借路,秦军要从上阳经过,去洛邑帮周襄王复位。
大恩人秦穆公想要借路去中原立威,晋文公不禁忐忑起来,他心想“恩人出手,哪有我争功的份”。针对此事,晋文公召集群臣开会,研究处理办法。
狐偃说:“求得诸侯的拥护,没有比效力王室更有效的了,诸侯会相信我们是为了继承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号召,这是能使诸侯团结的大义。这也是继承我们晋国先祖晋文侯的事业,成为周王室新的依靠。取信于诸侯的机会,现在来了。”
要说晋文公还是很民主的,当即命令巫师占卜凶吉,上天的意见也很重要。
巫师摇了半天竹筒,掉出来一根竹签,上面写着“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晋文公吃了一惊,说:“阪泉之战,那可是古时候炎帝和黄帝二位老祖宗之间的决战啊,我一个小小的诸侯怎么当得起。”
狐偃赶紧说:“莫事莫事(山西话),现在的王就是古时候的帝,我们去帮周王和他兄弟打仗,就和阪泉之战是一个意思。”
晋文公还是不够自信,说:“再占筮(读式)看看。”
占筮,就是用《易经》算命,这次得到“大有之睽”的卦象,易经专家解释说:“吉利啊,这卦象说,您将战胜,受到天子赐宴的招待,还有比这更吉利的吗?而且这卦象还说,天将变成湖水接受太阳的照耀,这是说,天子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迎接您,难道还不吉利吗?卦辞还说'大有'到'睽'又返回'大有',说明天子将返回他的居所。”
晋文公这才下定决心,派人出使秦军大营,说这次的事情,我们晋国可以代劳,大恩人就不必辛苦这一趟了。晋国不肯让路,不好翻脸的秦穆公无可奈何,谁让自己在地理上吃亏呢,只能成全晋文公。
公元前635年三月十九日,晋文公率军乘船入黄河顺流而东,抵达阳樊(河南省济源市南岸),在这里登岸,分兵二路向南挺进。
虽然姗姗来迟,晋国终于在西周东迁的136年后,加入中原争霸战。
几日后,晋军右路军包围了王子带所在的温邑,左路军接到了在郑国避难的周襄王。
四月初三,晋军右路军攻破温邑,斩杀王子带,左路军护送周襄王回到王城。
四月初四,晋文公在王城觐见周王,果然受到了周襄王礼敬赐宴的接待。席间,他与周襄王相互敬酒祝贺,并要求周王赏赐给自己天子死后的墓葬规格。
这是晋文公得意忘形了,倒驴不倒架的周襄王没有答应,说:“国家礼法制度不好随意更改,哪有周国尚未灭亡,而出现周、晋二个王室墓葬的道理,我想这也是叔父您不愿意看到的。”
晋文公自知失言,没敢再多说。但是晋国立下复辟王室的大功,周襄王当然还是要给予适当奖励的,不然就得答应晋文公的要求,那样一来周国赖以立国的礼法制度就全乱了,还拿什么维持自己这个天下共主的身份,损失只怕更严重。
他只好在心里流着血、脸上装着笑,宣布赐给晋文公阳樊、温、原、欑茅四个邑的土地。
对勤劳王事的诸侯封赏土地,是周王朝的老规矩。本来西周的时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他的地,随便给立功的诸侯指块就行了。现在惨了,周国就剩洛邑附近这么大块地盘还归自己支配,割一块少一块。
周襄王他爹周惠王继位的时候,想从自己人嘴里抢地盘,结果引发“五大夫之乱”,周惠王为了报答帮助自己复辟的郑厉公和虢国,已经割让了一部分土地出去。
如今又因为周襄王想省点土地,召来狄人雇佣军帮自己打仗,引发了“王子带之乱”。前后不过四十几年,周国惠、襄二代抠门君王事与愿违,为了封赏帮自己擦屁股有功的诸侯,把周国搞得越来越小。
周国东迁到洛邑后虽然损失了大半国土,但和诸侯相比,也依然算得上是个有实力的大国,要是能出个有作为的君主,重新振作起来与诸侯国一争长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现在被他们二个败家子彻底搞成小国了,从此失去了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
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财富真的不是抠出来的。
不过周国的四邑人民也知道自己周国已经太贫弱了,你们这些同宗诸侯说是来帮忙,要是真心为了我们周国好,就应该不要求报酬,现在我们周国就剩下这点地盘了,你晋国又要一下子分去四个邑,这和狄人侵略者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自己,根本不是为了我们周国。
四邑人民纷纷闭门自守,拒绝晋军接收四邑。
晋文公大怒,命令晋军包围了自己船队所在的阳樊,你们不让我进城怎么行,我们晋军还得从这里回国呢。
晋国大军进逼城下,阳樊大夫苍葛站在城头上对晋军喊话:“对待自己的同宗,应该用仁德,而你们晋国却用对付四夷的武力手段,来对付我们。这里的人民,谁不是周王的亲族,难道你还敢俘虏他们吗?”
阳樊人自知晋人志在必得,真打起来,攻陷一个阳樊对晋军来说轻而易举,抵抗是没有希望的。苍葛喊完话就率领阳樊人出城,大摇大摆的穿过晋军大阵,向洛邑而去。阳樊留给你们了,我们宁可不要家,也不做晋国人。
晋文公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还真不敢动手俘虏他们,只得到一座空城。
本来这种分封一般都是连着土地上的老百姓一起送给诸侯的,在周王还是天下共主的时候,周王无论分派周国人去做哪个同宗诸侯国的国人,老百姓都没啥意见,反正都是姬姓同宗,本来就算是一家人,最终大家都是周王朝的国民。
如今可不同了,诸侯早成了脱缰的野马,王室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还可以利用的工具,已经没有诸侯还把自己当做周王的臣子了。如今再被分封出去,就等于是去做外国人,所以四邑周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