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鼠疫》和《局外人》,可以了解加缪。
1、道德
《论语》里面有个故事: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别人感谢他送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说:以后鲁国必定都喜欢救人于患难中。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碰见了,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去国库报销他花费的赎金。他认为,这样才显得道德,这样才像孔子的学生,才不辱没孔子学生的名声。
孔子说:以后鲁国必定没有人再从国外赎人了。
孔夫子是如此的洞悉人心。
《鼠疫》中,加缪提到:
过分重视高尚行为,反而会变成对罪恶间接而有力的褒扬。因为那样做会让人猜想,高尚行为如此可贵,只因它廖若星辰,所以狠心与冷漠才是人类行为更经常的动力。
就如同子贡的高尚行为,个人的专美于前,把其他人陷于狠心与冷漠之中,一旦站上道德高地,谁还会、谁还敢冒着被谴责的危险干那本理所应当的事呢?
所以说
“人有无知与更无知的区别,这就叫道德或不道德,最令人厌恶的不道德是愚昧无知,无知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没有远见卓识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爱”
因为
“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造成,人如果缺乏教育,好心也可能同恶意一样造成伤害”
所以还是要努力提高姿势水平。
2、存在
刚开始流行鼠疫时,不论是公众还是政府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于鼠疫,认识是:
“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一亿尸体无非是想像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在灾难未发生前,那不过是一堆数字,都是抽象概念,现实是什么,现实时病人的孤立无援,一开始的束手无策,封城的生离死别,存在是什么?不过是把抽象概念变为直观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存在不是活的更好,而是活的更多,就像加缪所说的:
“但他里厄呢?他赢了什么?他认识了鼠疫,可以回忆鼠疫;他感受过友谊,可以回忆友谊;他正在体验亲情,今后可以回忆亲情,这就是他赢得的东西,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在鼠疫和生活两种赌博中,一个人能够赢得的,也就是认识和记忆。也许这正是塔鲁所谓的赢了吧兴许这也是充实记忆的机会呢。 但如果 “赢了”就意味着自己能了解和回亿一些事物,同时却被剥夺了自己愿意得到的东西。”
同时被剥夺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把这些经历所浪费的时间。毕竟人生只能过一次。
人应该在灾难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现在有毒食品和雾霾空气的打击下,想必在无知中享乐和健忘中迷失仍是主流。
3、反抗
无论在《局外人》还是《鼠疫》中,宗教总是受到批判的一方。
相比《局外人》的绝望视角,《鼠疫》里的医生里厄在绝望中的积极的合作是对鼠疫的反抗,更能给人以希望。
在鼠疫刚开始时,神父的演讲人山人海,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救世主来赶走这该死的鼠疫,然而到神父停止忏悔反而加入了防疫救治之后,意味着,面对那么惨淡的现实,庞大的、没有破绽的敌人,祈祷只是徒劳,投降只会得寸进尺,唯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的忘掉这种死亡的恐惧的方法。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