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干什么呢”
“我能给您打个电话 聊会吗”
我看到协作单位的小伙伴发来的微信,心中颇有些讶异。
我回复道:
“好啊”
“刚刚测完核酸”
信息刚回过去,小伙伴的语音电话就打来了。
“叶老师,我都快发疯了!”
听到小伙伴的第一句话,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但是渐渐地,我笑不起来了。
原来这位同事,是真的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
她第一次发作,是在9月份,因为一件小事在工作场所失态了,与其他同事发生了激烈冲突。
这之后,她去看了中医,喝了两个月中药,感觉有所好转。
今天,是她第二次发作。
陷入巨大恐慌情绪中的小伙伴,选择了找我倾诉。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两个小时:她情绪失控可是老公一点都不让着她、母亲把鸡蛋放得到处都是、老公点外卖而她刚蒸了包子、被封控了买菜费劲、妹妹找她借10万块钱而她不想借……
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压倒骆驼的一根根稻草,让她不堪负重,又无处诉说。
最后她吞吞吐吐地问:“叶老师,您说我是不是应该吃点药呢?”
我首先安慰了她,并婉转地问是不是亲戚快来了,情绪有些不稳定。
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我说了自己的看法:
1、她在特殊时期情绪暴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她无需有负罪感,即使不能要求家人温柔以待,也不必因此而愧疚;
2、她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她在家庭中肩负了超乎寻常的责任,这个重担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她应该承担的,另一部分是她愿意承担的;
3、如果哪一天她不愿意承担了,便可以放下那部分责任,轻松前行;
4、如果她寻求药物帮助,唯一的原因就是,那样她会更快乐,而不是为了要努力做别人眼中的“正常人”。
听了我的话,这位坚强的女生潸然泪下,她哽咽着说,她从19岁开始就出来打拼,没化过家里一分钱,结婚后她就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逢年过节、家族聚会都是她们两口买单。
“叶老师,没人请我吃过一次饭啊!都是我们请……”
“我们村有地,我爸、我妹种大棚,还往外租,那菜都烂在地里了,上庄到清河,一脚油门就到了,多么近啊!我被封控了也没人给我送菜……”
小伙伴强势惯了,软弱几乎一闪即逝,但是短暂哭过之后,她的情绪明显地平稳下来。
其实,我不需要说什么,好好地倾听,就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90937/f469cec545cc42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