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除了知识,孩子最怕缺少什么?

作者: 小个子灰狼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09:20 被阅读15次

作为家长,我们最怕孩子缺少知识。拥有知识等于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美好的未来与平顺的一生。所以呢,作为家长的我们拼命为孩子鼓劲儿,督促他们学习。

但比起缺少知识,孩子们更怕缺少爱。

1

这些天,一直在看《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本书。这本采访实录让我大开眼界,不断惊叹。孩子们性知识的匮乏,对性的好奇,性教育的落后,以及对自家娃娃的担心,让我十分不平静。

其中有些少男少女的案例,让人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年纪,被一个少年诱奸而不自知。另一个女孩渴望温暖,主动走入大叔的怀抱,开始了自己迷茫的旅程。

她们惨痛经历的背后,都有一个缺乏爱的家庭,和一对不懂如何去爱的父母。

被诱奸的女孩自幼随父母生活在小山沟中,兵工厂严格的保密规则,让父母行为刻板严谨,繁忙的工作让他们很少与孩子沟通。

女孩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也从不理解父母的爱是什么样子。当一个光鲜活泼的男孩,引领她看到光怪陆离的世界,心智没有长成的女孩迷失了。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身体,更失去了自我。

与男孩在一起的日子,女孩压力巨大却无处诉苦。严苛保守的父母不会理解自己,更不会宽恕自己,所有一切只能自己面对。

做父母到如此地步,他们失去的终将是自己至爱的宝贝。

女孩从小没有父母温柔相伴,没有父母温和有力的引领,没有榜样的指引,造成了她懦弱的性格。她虽有父母与家庭,给人的感觉却如浮萍,没有根无所依。

她需要引领,需要榜样,在爱匮乏的环境下,她最终把诱奸自己的男孩当成了榜样,长成了男孩的样子。

2

另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来自另一个女孩。

她七八岁的年龄,就承受了母亲早逝的伤痛。可是那段时间,父亲忙着舔舐自己的伤口,根本顾不上女孩,从此女孩变得孤僻。

父亲再婚之后,孤僻的女孩处理不好与继母的关系,与父亲的关系也降到冰点,她时常不回家,自己在学校住宿。

当一位校外辅导老师,向她递出橄榄枝后,只有十七八岁的女孩沦陷了,她走进了自己辅导老师的怀抱。之后她各种难过自责,她甚至都知道自己与导师的结局,已有女朋友的导师最终会弃她而去,但她想抓住这凄凉的温暖久一点再久一点。

结局如她所想,她只剩下更加残破的心灵,与更多的无助迷茫。

保守的人也许会说,那是她们自作自受,她们可以不那样去做,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但缺爱的孩子,很难抵挡得住爱的诱惑。缺爱的人可能一生都在寻找爱,寻找被爱的感觉。这种匮乏感会让他们陷入一个自己无法逃脱的轮回,即使自己感觉到这样做会万劫不复,但他们就是走不出来。

在家庭中,他们感觉不到被爱与温暖,在父母那里感觉不到包容与谅解。如果将自己的内心坦白,可能面对更多的指责,面对来自父母不解与无奈的目光。

作为孩子好像有种天生的责任,那就是让父母快乐开心。这种来自内心的感觉,让他们与父母有种天然的隔阂。很多时候,它阻碍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3

这种隔阂其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时刻抱有好孩子的期待造成的。父母期待孩子学习好,听话懂事,一切都好,这样的观念促使父母产生相应的行为,指责孩子为什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指责孩子为什么不按大人的想法去做。父母以为这就是爱,可是这样的言行在孩子眼中会是爱吗?

想要更好地爱孩子,首先要放下过分的期待。这一点做起来非常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们要不遗余力去做,去思考。

人无完人,哪怕圣人也不是十全十美,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儿,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

如果这种对完美小孩的期待放下了,那么离真正爱孩子已经很近了。

爱孩子要学会与他们沟通。

小时候,孩子爱说爱笑,可是父母怕烦,不与他们说笑,甚至禁止他们说笑。长大后,孩子的心事不愿与父母说,父母又偏偏爱叨叨。可见,父母的行为与孩子是相悖的。

顺应孩子交流的需要,是父母该做的事。孩子想说,咱们陪着,孩子不想说咱们不问,也不强迫。这样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舒服,还怕他们有事儿不和咱们说?

孩子缺少知识,可以去学;缺少爱,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学会如何更好地爱他们,或许爱的真谛就在于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除了知识,孩子最怕缺少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zd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