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来到杭州时,确实对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几乎为零。虽然早在2015年清明时节,我已经作为游客到过这座城市,不过那也只是惊鸿一瞥,匆匆而过。不曾在这座城市短暂地居住过,又怎么能说对它熟悉、有归属感呢?
归属感,这对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都是决定他去留的关键。如果你和这座城市、目前的工作、所在的公司、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失去了这种“归属感”,那么,我足够确信你不会在这儿停留太久。而我目前就处在这种状态的边缘,放弃已经熟悉的环境、工作去寻找未知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我的挑战,跳出舒适圈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本能拒绝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别地失望,甚至是绝望,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迈出这一步。
我还记得初来乍到时,我已经找了半个月的工作了,起初家人都劝我别着急,后来他们谁都比我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机缘巧合地遇见了给了我第一份工作的陈总。这家公司的规模并不大,2017年春天才在杭州成立,不过总公司成立已有20年了。杭州的这家分公司招募了一批年轻的队伍,里面有很多像我一样刚走出大学的人。
碰到同龄人,不多不少都会有些宽慰,我们的队伍不大,但我们足够团结,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刚开始我也经历了所有刚踏入职场的新人一样的难题:不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不懂如何将所学融入到工作中,不怎么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后来,一步步地尝试、操作,我与各部门间的沟通越来越融洽,我也慢慢适应了我的工作,更了解公司的业务,有时也能提些小建议优化公司的账务流程。总之,我们这些来自四海八方的年轻人,逐渐凝聚到一块儿,各自对自身工作更加熟悉和完善。
这是多好的局面,入职三四个月后,我逐渐沉浸其中,但爸妈还是会不断地给我各种暗示或直言:以我的学历不应该屈就于此。起初我还当耳旁风,听听就算了,直到后来我开始认识到杭州的消费水平到底有多高时,我才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
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商场选购我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不断地流连淘宝、反复对比价格;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不让他们操心;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尽己所能,提供给父母最好的一切。
现在的我,省吃俭用一点还可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离那些目标都太遥远。我无法忽视的一点是:时间在流逝,父母亲也在慢慢衰老,所以他们才那么迫切地希望我们成才,只是我们跟他们的理解之间有着很大的“时差”。他们熬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我们抚养成人了,他们等了那么久,未来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可以看到我们安居乐业。可能他们等得起,可能他们等不到了。这是人生很无奈的一种诀别,谁都要面对:没有人会永远陪着谁。
我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向陈总递交了辞呈,小公司带给我的发展能力有限。目前我已经完全熟透了我的工作内容与要义,处在一个止步不前的状态,要发展必须去寻找新的出路。这是理性传达给我的讯息。
但感性告诉我:跨出这一步,我就要离开这些可爱的伙伴们了。年前放假时,我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做最后的结尾工作。整个办公室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甚至是自己的呼吸声,而现在似乎又回到那个时候了。我记得当天晚上我回到家,看着朋友圈里他们发着坐上回家的列车的消息,霎时红了眼眶。为不能回家的我,为孤零零的我,为那一刻的分别。
其实,不舍是有的,但离开是我不变的选择。这几天我陆续看着新面孔进来,想着我这个即将离开的老人,由衷倾佩“能量守恒”这条定律。来来去去,公司的人员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些年的迎来送往,教会我“遇见了就该感激,离开了就应释怀”。感恩这一站,有你们陪我走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