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里,在文昌正殿左侧,有一处建筑甚是奇特。
远看是一处建筑,近看是依山势而建的两个楼阁。上边的是风洞楼,下面的是白特殿。
白特殿,白特是什么意思?在记忆深处怎么也搜索不到这个词。
及至进入殿堂,看见周边摆了几抬当地传统民俗节日中的轿子,正中是文昌帝君骑白马像。造像中的文昌帝君非常帅气,带着一股子超凡脱俗的白马王子的范儿。

转了一圈出来,才看到门口侧面是立有一块介绍牌子的。原来,文昌帝君的坐骑不是白马,而是白特。白特是马头、骡身、驴尾、牛蹄,通体白色的神兽。“特”,应该就是特殊、特别。因为神奇,在宋代时还被追封为“鸣邪真君”。
这么说,这座殿还真的有点意思,竟是以文昌帝君的坐骑而命名的。我也是头一次见。
白特殿的上面就是风洞楼。
顾名思义,风洞楼里应该有风洞。果然,风洞楼里真就藏有一个深深的石洞,传说中这个石洞能通到陕西,文昌帝君在年轻时就时常骑着快如闪电的白特,坐地日行千里,从此洞赶往长安求学。
这时,不知何处传来丝竹之音,一位老者在用当地话唱着什么。挺好听,但听不懂。
寻着声音,拾阶而上,就是白特殿上方的风洞楼。看到有游客来了,门口有位老人家随手操起自制的乐器,用地道的土话,唱起了自编的祝福小曲。
现在的风洞楼里塑有一尊张献忠像。
想当初,张献忠为了攀高枝,认了张亚子做祖宗,也顺带着把亚子祠改成了张氏家庙。既然是家庙,塑一尊张献忠像置于其中,似乎也不为过。可是,在清朝时当地官员巡查中发现七曲山大庙里竟有一尊反贼的塑像,这还了得,立马提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中间一个朱漆大字“拆”,组织人给强行拆除了。现在这尊像应该是后来塑的,有些粗糙,看起来也怪怪的。
【伍】
七曲山大庙的绿植多为古柏。
据说,七曲山上的古柏多达数十万株,远山如黛,翠浪如云,延绵不绝,形成了百多公里长的“古蜀道翠云廊”。
在应梦仙台的近旁,就有一株千年古柏,相传是张亚子亲手所植,故称“晋柏”。这株晋柏堪称神柏,虬枝铁干,苍劲挺拔,距今已1700多年,被当地人视作张亚子化身加以崇拜。

而应梦仙台又是讲起了唐明皇的故事。
当年,唐明皇因为“安史之乱”,避难成都时路经此地,急着赶路,错过了休息地,见天色已晚,伺从们就近就地找到一石床,简单地铺铺垫垫,请皇帝暂时将就一晚,歇脚小憩。皇帝靠在石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会儿想起大唐的锦绣江山,一会儿想起杨贵妃的可人、缠绵,一会儿又想起眼下的紧张局势,不由得哀声叹气,愁意绵绵。凉夜袭人,皇帝裹了裹龙袍,在烛光下不知不觉地打起了瞌睡。半梦半醒之间,感觉有人轻声地叫醒了他,告知“安史之乱”已平定,可以起驾回宫了。
一惊之下,皇帝醒了。想想刚才的梦境,却是恍恍惚惚,不敢相信,只能带着人马继续赶路。谁想到,甫抵成都,就有八百里快马来报,“叛乱已平定”。等到返回的路上,又走到了七曲山,竟看到一座小庙里的张亚子塑像,正是前时梦里点化之人。立即传旨,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
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在七曲山大庙,每一株晋柏,每一处古建,每一尊塑像,都有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教人向好,教人向善。
站在盘陀殿,扶栏而望,正殿那里袅袅升腾的香烟,寄托的不仅仅是学子、考生们金榜题名的心愿,更是百姓们祈祷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向往美好生活的宏愿啊。
帝乡,丹桂飘香香满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