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中国旅行·在路上教育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传道济民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传道济民

作者: 关观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10:39 被阅读133次

    十几年前,我供职的公司要建企业大学。公司时任掌门人把校址选在了沈阳棋盘山满堂乡的一个山坳里。为了使之成为“化育精英的道场,再造魂魄的摇篮”,还特意建议筹备组务必专程去看一看岳麓书院。

    一晃儿,多年过去了。这次再访岳麓书院,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经头门,仰头望见“千年学府”的匾额,如雨滴打在水面,心底一下子泛起层层涟漪。

    “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置,以待四方学者。”湘江西岸,清风峡口,“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于是,这座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诞生的书院,“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历经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而不败。时至今日,仍是目前国内唯一还在招收学员的古代书院。千百年来,岳麓书院传续着一代代读书人的梦想。“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是为湖湘文化的圣地。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过大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一联入目,有如雨一下子大了起来,噼里啪啦地砸在水面上好似水   沸腾一般。好霸气的对联啊。据说,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大意是楚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尤为兴盛。

    圣学渊源

    是这样吗?打开思绪的大门,穿越历史时光,仿佛看得见一个个学术大家、一代代历史名人正向我们走来。南宋理学家张栻,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清朝的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民国时期的熊希龄、杨昌济、程潜,以及中共党史中耳熟能详的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谢觉哉、周小舟等等,不胜枚举。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曾数次寓居于此地。人才辈出,于斯为盛,实事求是,千年不衰,这不正是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吗?

    名山坛席

    进二门,站在“名山坛席”匾额下,目之所及就是当年的讲堂了。讲堂两壁分别嵌着“忠、孝、廉、节”和“整、齐、严、肃”大字碑,“因示诸生”。正中设一长方形讲坛,背衬木质屏风,书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讲坛上置两把座椅,这就是山长和副讲的席位了。

    站在堂前,如当年学子般恭立堂下,想象着上课时,堂上两师正襟端坐,讲经说法,堂上堂下问难论辩,答疑解惑,这就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推崇的互动教学法啊。想当年朱熹“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不远千里来此与张栻会讲,“中和之辩”,“三日夜而不能合”,气氛热烈,听讲者众,“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干涸”,千人同窗,“潇湘槐市”,这样的教学情境和学习场面,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是同样撼人心魄。而八百多年前朱熹在此确立的“学问思辩行”的“为学之序”,在教学活动中倡导注重自学、独立思考、问难论辩、学思并重、知行合一,不正是我们今天创建学习型组织所要探索和遵循的学习规律吗。

    立于庭中,敛息静思,仿佛感受得到湖湘文化千年积淀的浓厚气息,和人才辈出、于斯为盛的强大气场。

    岳麓书院,时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并称“四大书院”。与其他书院相同的是,岳麓书院也是建在形胜之地,风景优美,风物雅致,因为书院最早是理学的传播地,在书院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说“理”,聚“气”,传“道”,目的在于让人们提升自我修养,实现道德上的升华。故而,“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岳麓书院虽不是官学,但从开办伊始,到历代重兴,一直受到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成为实际上的地方高等学府,享誉四海。

    御书“学达性天”匾额

    宋祥符八年,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及内府书籍。明嘉靖九年,颁御制“敬一”诸箴、赐书,设置山长。清康熙二十六年,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送十三经、二十一史等经书讲义。清乾隆九年,御书“道南正脉”,高度认可其理学传播之功,一时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教育中心。及至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湖南大学,于1950年由毛泽东主席手书“湖南大学”,并点将中共一大代表李达首任校长。

    斯人已去,思想铭刻。

    书院建筑
    书院园林

    信步走过,品鉴一幅幅楹联、一通通碑刻,漫游一间间祠堂斋舍、一座座亭台楼阁,听曲水鸣泉,看鸢飞鱼跃,游桐荫花径,赏风荷晚香,于此读书穷理,养心治身,传道济民,不亦乐乎。如此,对当年要建企业大学时来岳麓书院参悟一事,也就顿悟了。

    依依惜别,头脑中仍久久萦绕着书院中的一幅对联,不敢忘,也不能忘。“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就试着解读一下吧。治国不论古今,人才培养乃是重中之重,且不可忽视世界大势、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传统。治学既要传承,更要创新,把握好变化之道才是真英雄,想一想,来此学习的不就是朱熹和张栻的治学理念、毛泽东和蔡和森的经世风格吗。

    这一想,更加觉得不虚此行。

    从书院出来,小雨已成中到大雨。风借雨势,雨助风威,扫得鞋袜衣裤俱湿,心中不仅没有一丝沮丧和恼火,反而觉得在这样一处文化驿站,沐浴一场凝聚着岳麓书院精气神的甘霖,真是天降的一件乐事,更是一件幸事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云儿飘过:哈哈,像在雨中徜徉在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岳麓书院🌹👍
        云儿飘过: @关观 我也想去😄🌹💃
        关观: @云儿飘过 岳麓书院确实值得一看。我前后去过两次呢。😊

      本文标题: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传道济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jz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