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又到,阳光暖而不燥,风也变得和煦温柔,可是没有我记忆中粽叶飘香的味道,所以鼻子总是像一个得不到糖果的小孩,不满足地在寻找。
小时候,一到五月,看到小河边青翠茂盛的芦苇抽出长长的叶子,就知道端午节要到了,不久就能吃到又糯又香的粽子了。
在姥姥家那一带,端午节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包粽子的,把泡了一夜的白花花的糯米,连同蜜枣或者豆沙,裹进刚从小河边采来不久的新鲜芦苇叶里。全家齐上阵,一边看电视聊着天,不知不觉几百只像小山一样的粽子就堆起来了,头一天晚上包好,连同这几百只粽子一起丢进大锅的还有几十只鸡蛋。
第二天早上大火烧上两个小时,掀开锅盖,粽叶清香和着糯米软糯的味道扑面而来,连鸡蛋也被浸淫了粽叶的香味。
在锅边眼巴巴等着的小孩子们早已口水直流,而周身裹着绿叶的白米粽子,就像袅袅婷婷而被了罗绮的乡间少女,被一个个捞起来放在藤条编成的筐里沥水和放凉。
我总是不等凉透,迫不及待抓一只那依旧冒着腾腾热气的粽子,左手倒右,麻利不停地相互倒腾着,“热身”十余回合后,便迫不及待地去解那鲜粽的“罗裙”。
绿裙被剥去,洁白软糯的白米粽展现在眼前,凝脂似玉,温润矜持,这个时候虽然期待已久,但我不会马上咬下去,通常我会比起眼睛,深吸一口气闻一闻这想念已久的白米粽的香气。
而一旦开始吃起来,往往一口气吞三四只都不够,这个时候大人总是拦住说,粽子不好消化,不能再吃。我一般会听话的点点头,过几个小时,大人离开饭厅,再去锅里摸两只,找个僻静地方慢慢享用。这个时候的粽子,虽然放凉了,却有一种别于热粽的清香。
后来,随着我渐渐长大,姥姥越来越老,便不再包粽子了,可我对粽子的热情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淡去,每到端午节早上,我都会眼巴巴等着舅妈来送粽子,隔壁村的姑姑也会记得有个馋嘴猴侄女爱吃粽子,每年也少不了带几只粽子送到姥姥家给我吃,可是记忆中,永远总是吃不尽兴。
再后来,离开姥姥去外地读书,端午节便过得没有那么“隆重”了,偶尔买几个粽子,总觉得没有了记忆中的香味。
再后来,在南方工作并定居,知道了原来除了清香甜糯白米粽,还有酱香扑鼻的咸肉粽,后来更是吃过各色各味的粽子,但吃到后来,仍觉得还是家乡纯纯的白米粽最为香甜。“人品做到极致,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道理一样吧!
有一年端午跟77提到过一句想吃白米粽,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她,特意给我下单买了几十个白米粽寄到我家,虽然市场卖的白米粽仍然没有吃出小时候的香甜,但这份情谊,我给一百分。
马上端午节又到了,这次准备买新鲜粽叶动手包起来,魂牵梦绕的味道,与其怀念,不如相见,我们端午节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
虽然我老家端午节不做粽子,可看了此美文,我还是很想吃几颗粽子呢🖊🖊🖊👍👍👍💐💐💐🐶🐶🐶☕☕☕
我也是长大后才知道粽子还可以放肉,小时候吃的都是白米粽,沾点糖,来一口,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