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霍英东经历了各种苦逼,但是,还没完,这集幺叔跟你接着唠。
心有灵犀
霍母叫儿子辞职,来她的有如杂货店做帮手。时值1943年,霍母倾其私囊,邀集13名股东,合伙在湾仔鹅颈街开杂货店。店名有和,办证时字迹潦草,误认为有如,就将错就错,把有如的幌子挂出来。
霍英东跟母亲数日,就显出经商的稟赋,大概是时运到了,脑筋自然开窍。霍母见儿子已实岁20,早该安身立命,便淡出日常经营,叫儿子全盘管理店务。
霍英东带领几名伙计把生意做得有条不紊。霍英东总结出生意六字经:“手勤,心准,口伶”。手勤即取货称秤要快,否则顾客等烦了会去别的店;心准就是心算要快,那时是16两一市斤制,换算起来十分麻烦,霍英东称完就报数,有顾客不相信有这么快,就打算盘核对,果真分毫不差;口伶就是要嘴已甜,趁做生意的间隙跟顾客拉家常,以博顾客好感。另外,报数要用口唱,什么货、单价多少、分量多少、每种货数额多少、几种货的总额多少,要一口气唱出,这样既活跃气氛,又能显出做生意是行家里手,顾客便会产生好感与信任。
霍英东很刻苦,他每日晚上要练唱功,才这般炉火纯青。
杂货店经营几十种货色:油、盐、酱、醋、豆豉、蒜头、咸鱼、粉丝、金针、木耳……都是广东菜的佐料。进货全由霍英东一个担当,表弟李志明跟他做下手拉车。晚上,别的伙计散工休息,他一个人还要盘帐,弄到深夜。一年365天,他一天也没休息过。
霍英东认为,“做小生意简单,做大生意要从小生意做起。很多东西,书本上学不到,而书本,却尽是教人如何做大生意的,往往不切实际。”
霍英东回忆那段往事时说:“比如,在最繁忙时,面对一二十个顾客,要做到面面俱圆,方方照应。再如,还得经常揣摩和适应顾客的心理,假如顾客来买斤片糖,你先称14两,然后再加一块,口里还一面说,大姑,不够么?再加一块!其实这时刚够1斤,顾客却很高兴,有一种信任感。还有,必须有敏捷的头脑,能迅速把顾客买货的钱算出来,不致延误时间,影响生意。此外,还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霍英东的坚强意志、经营才干,正是在这间杂货店磨练出来的。
杂货店生意日隆,各位股东都得到相应的好处,没想到一场横祸从天而降,险些弄得霍家家破人亡。
有个姓陈的股东,替日军运军需时偷了一些军需品,事发后逃之夭夭。那时,替日本人做事要担保,保人即是有如杂货店的所有股东。
这一天,霍英东、霍母与姐夫都在店里。日本宪兵气势汹汹赶来,不容分说,先把霍家3人抓起来。陈姓股东是艇户,早就逃到澳门去了。另一些股东也是艇户,得知陈某犯案,躲的躲,逃的逃。全部“罪责”由霍家独担。
霍英东、姐夫、母亲被关进警厅。那里的情形,足让人魂飞魄散。灌辣椒水的,坐老虎凳的,吊飞机的,其状惨不忍睹。
华籍警官逼霍家交陈某出来,不交就用刑。霍母道:“他做了什么坏事,我们不知道。你们放我儿子出去,他欠了陈老大的赌债,陈老大现在衣食无着落,准会找我儿子要债。那时,你们就晓得陈老大下落。”
霍英东被先释放,他明悟母亲的意思,一面照料生意,一面筹钱赎人。他花费20万军用票,买通警厅的人,姐夫和母亲才释放出来一一被无辜关了40多天。
香港收复后,百废待兴,运输业枯木逢春,蓬勃发展。霍母原本就跟部分股东有隙,便退出股份,得现款7000港元。霍母在海滩租下一个临时码头,重操驳运生意。
霍母是大股东,她一撤资,霍英东便自动辞职。正在这时,太古洋行复信,同意霍英东的求职申请,月薪暂定为300港元。这是相当高的薪水,当时的华商公司,职员才100港元左右。霍母很替儿子高兴,说儿子的书没白读,求职信是用英文写的,以后说不准能做上买办,前途无量。
霍英东却没去前途无量的太古洋行。他想若进洋行,充其量是个高级职员。现在懂英文的人愈来愈多,买办远没有早年那么吃香。既然如此,就该独自闯荡,谋求更大的发展。很多华商巨富,都是白手打天下的,霍英东不相信自己会比他们差。
霍英东一面寻找机会,一面帮母亲的驳运生意管帐。母亲包下一家人的吃用,不再开薪水。霍英东已娶吕燕妮为妻,生有儿子。他想,我已是当家男儿了,不能老躲在母亲的羽翼下过清贫而安逸的日子。
战后香港供应紧张,很多人都做粮食之类与生计密切相关的生意,“艇多塞港”,霍英东认为这类生意必好景不长,就把目光盯住战后物资生意。战时,日本人屯积了大量军需物品,征用或没收了大批船只,船主或死于战火,或逃回广东老家未回,竟有不少无人认领;另外,港湾里有不少炸沉的船,英军水鬼(潜水员)正日夜潜水打捞。
港英政府把这些战后物资分批拍卖,以补政府的财政收入。
英文《南华早报》常刊登物资拍卖的消息,霍英东常去拍卖现场,中标购得一些小艇、舢舨,经修理后再卖出去,赚了一些活动钱。
一次,霍英东看准一批船舶机器,积极参与竞投,终于以18000港元中标。他粗略算了一下,若请技工修理后,准能赚同样多的利润。
霍英东躇踌满志赶回去,请母亲出资交款。母亲冷冰冰道:“我不相信你打的算盘,你不是做大生意的料。当初可去太古洋行你下去,帮我管帐你又不安心,我真不知你是怎样想的?”霍英东愣了,手足无措。母亲又数落道:“你已是有妻儿的人了,总叫我不放心,老话说:千年的父母养不了百年的儿,你也该有个出息。”
霍英东出了家门,泪水在眼窝打转转。霍母早年丧夫,苦难将她摔打得像男人一样顽强。霍英东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既希望儿子顶天立地,又事事不放心,希望儿子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霍母对儿子的“小觑”,激发起霍英东争气好强之心。他想:如果这笔生意做不成,罚没标金事小,更重要的是我一辈子部会给母亲小看,也在社会上立不起。
霍英东马不停蹄去借款,去租仓,款未借到,仓倒是看定了。货仓老板是个工厂主,他对机器很内行,他跟霍英东去看机器,不禁道:“霍生,这回你可得猪笼入水呀!”霍英东货款还没着落,就顺势道:“你喜欢,我就给你算了,省得我再去找买主。”
结果,两人以4万港元成交。霍英东净赚了22000港元。
霍英东一高兴,打的赶回家向母亲报喜讯,母亲露出欣喜之颜,但马上收敛笑容,教诫道:“做生意不要光想到赚,也有赔的日子,有时会赔得血本无回。你不要发了点小财,就以为很了不得了!”
姜还是老的辣,霍英东有蠃有亏,两年多下来、总算小蠃,成为腰缠数万元的小小富佬。
漂洋冒险
霍英东说,他去东沙群岛冒险,是圆他少年时代的梦想。他那时在皇仁书院,孜孜不倦地阅读《金银岛》、《鲁滨逊漂流记》,深深为主人历经艰辛的冒险生活吸引,幻想有一天漂洋过海,建功立业,名扬天下。
1948年,25岁的霍英东仍常常想入非非,幻想在人生之旅中出现奇遇。
一天,霍英东听说日本人急需海人草做胃病药,何贤在澳门开设一间公司,专门代理收购,每磅1美元。东沙群岛一带有大量的海人草,东沙群岛没有居民,过往船民渔民还不知海底淹着一座金山。
霍英东闻之热血沸腾,回家兴趣盎然跟母亲讲述他闯海掘金的构想。母亲大泼冷水:“我不相信世上有这么好的事!真是金山,也轮下到你去,别人早去掘金捞银了!就算能卖这么高价钱,一定会比大海捞针还难!东沙岛没有屋村,就说明不是人呆的地方!你即使能呆下去,也找不到那个地方!”
母亲提出一百条理由反对,霍英东不顾母亲的阻挠,发誓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作过简单调查后,发现自己财力单薄,便招股成立海人草公司,看好海人草生意的不乏其人,但冒险的只霍英东一人。霍英东投标购迸的汽油机快艇作价3万港元入股,加上其他人的股份,共筹10万港元。
霍英东再购入一艘长20米、150匹马力的柴油机船,雇甲船员10余名,再在香港长洲招募渔民80人。凭一张简略的海图,毫无航海经验的霍英东,率领两船上的90余人,漂洋冒险。
却不知,刚离岸不久,就被九龙海关的快艇截注。海关规定,民间的汽油机船不准出海。霍英东只得去澳门为汽油艇注册报关,拖到10月初才从澳门出发。
准知,船至三门关海面,又被广东海关拦截。船上的打涝工作舢板、救生艇、帐篷等物,被作为走私物品扣留。东沙岛归广东省管辖,须凭省建设厅的出海执照才能出海。霍英东只得辗转广州办照。
90余人在船上困了10天,带去的咸菜咸肉都吃得所剩无几,米袋也空了一截。霍英东办照回来,只得先去汕尾补充给养。
路遇大风,好不容易泊靠汕尾,苦不堪言。霍英东带数人上岸采购。回到船来,渔民逃掉一大半,他们多是海陆丰人,到汕尾就算到了老家。霍英东白扔一大笔预付的饷金,又得重花饷金,招兵买马。
重新启航,愈往公海,风浪愈大,全船人都不堪呕吐,躺在船舱不动。霍英东既是船长,又是领航员,他捧着海图,把身子绑在壁钩上,一面呕
吐,一面指挥舵手把航。
算是万幸,船终于进入东沙群岛,群岛多由珊瑚礁构成,好不容易望见一片陆地,霍英东估计是东沙岛,命令船只泊岸,在岸上安营扎寨,建立一座海人草仓库。
海人草是海藻的一种,生长于数米深的珊瑚礁丛中,没有潜水工具,完全靠原始的潜水方法,吸一口气,扎入珊瑚丛中,急速抓几把海人草,浮到水面透气。珊瑚很尖锐,往往手脚会划破。一天下来,一人大约能捞半筐,可一晒干,就剩一点点。
正值旱季,从初冬到次年开春,几乎没下过一场透雨。全岛仅一口水井,半咸半淡,出水量很少,仅够煮饭饮用。没有澡洗,全身盐渍斑斑,难受死了。
太阳燠热无比,咸水里泡,烈日下晒,浑身脱了几层皮。衣服脏了无水洗,只能赤身露体,如野人一般。
带去的米和菜仅够半个月,眼下给养船迟迟下来,只得限制饭量,放丝钩钓鱼充饥。可钓丝又给鲨鱼弄断了。作业的海区,离东沙岛很远。一日遇风暴,舵给打坏,只得随风颠簸。天漆黑,惊涛骇浪,大家都认为必死无疑,幸好,船被巨浪打到东沙岛,死里逃生。
饥饿、艰辛、险恶,一点也没《金银岛》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浪漫。
工人不堪忍受,吵闹着散伙。霍英东付给他们一个月饷金,驾船送他们回去。到澳门交了第一批海人草,转舵去南澎列岛,雇了一批澎湖人和琉球人。
这批人很能吃苦,捕鱼很有办法,鱼叉出手,便可拖出一条大鱼,也不用烹煮火烤,用刀割下生吃。他们帮东瀛人捞过珍珠,潜水很有一套,能憋水底四五分钟才浮起来。见海人草产量陡增,霍英东心喜不已,心想准能发大财。
谁知苦熬苦捱了半年,成本核算,根本没赚到钱!
霍英东精神几乎崩溃,他坚持这种非人生活,全靠发财立业的信念支撑。股东传信来,要求退股散伙。霍英东泪洒荒岛,惨败撤离。
霍英东在近期与香港作家冷夏交谈时说:“我一生犯过两个大错误,东沙岛采海人草是第一个。那种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险恶,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忍受过来的。”
东沙岛又使得霍英东一无所有,几年的辛苦全泡了汤。母亲心痛不已,责怪儿子是老衬(傻瓜),海人草能卖那么高的价,而别人都不去采,肯定是干不得的。
霍母声称不再跟儿子合伙做生意,霍英东经过这番冒险经历,性格变得倔犟,意志更坚毅,行动更果敢。他不想老是在母亲的庇护下生存,期望完全自立。
霍氏母子分道扬镳,各立门户。母亲仍做驳运生意,霍英东买了一艘拖船跑运输。母子俩都还是靠水为生。
“母亲从未信任过我,我经常我行我素,她认为我是鲨胆,太莽撞、太冒险。我尊敬母亲,但我那时快30岁了,不能事事都听她的。”
靠水吃水
霍英东出生于水,对水有特殊的感情。霍英东凭藉一艘拖船,维持着一家人生汁,还略有积蓄。他熟悉珠江口各岛屿间的水道,也对这片地区的海上贸易了如指掌。
霍英东说:“因为我年轻时运气不太好,所以比较相信命运。一个人该不该发,运气有时会起很大的作用。”
财运终于来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港英当局也宣布切断与内地的贸易。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急需各种战备物资。香港的华商,为自己、也为同胞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向内地运送违禁物资。禁运造成物资奇缺,价格暴涨,不仅是物资本身,运价亦直线飚升。
这就是霍英东碰到的发财良机,如果霍英东没有这艘拖船,对海上贸易一无所知,他很可能就会错失这次机会。
霍英东是最先涉足这一行列的。香港原来就积压了大量的战争剩余物资,此刻,又有人源源不断地将货聚集于香港一一待这些“冒险家”转运到内地或中转站澳门。
霍英东从未交过这种好运,现钞如猪笼入水,数都来不及数。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他既做船东,又做货主。他的船只成几何级数增长,拥有一支可观的船队。
盈利大的生意,也意味着风险极大,有不少船只,或触雷,或翻船,或被扣留,或受到炮舰攻击。霍英东运气特别好,毫毛都没伤一根,旗下的船只,均人货无恙。
战争引发的“特需”,在香港造就了一批富翁,霍英东自然在其列,并且创造出布衣晋身富豪的神话,香港的亲英人士,指责朝鲜战争中与内地进行特需贸易的人,说他们发的是不义之财,更谴责他们走私军人,是战争贩子。
诚然,根据港英当局当时的法例,他们是属“走私违法”。但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相论;他们的“偷运”又属义行壮举。
当时的禁运物资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以军人与药品(特别是盘尼西林之类的抗菌素)的利润最大。霍英东“偷运”的物资是哪类,就不得而知。也许是有人见霍英东“草莽暴富”而耿耿于怀,就戟指霍英东是“军火商”。
朝鲜战争结束,与内地的民间贸易很快沉寂下来。靠水发家的霍英东,考虑他下一步的发展。
英文《南华早报》发表了Bertamanron女士《霍英东发迹史》一文,文中说:霍英东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至少赚了100万美金。
但很多人认为不止这个数。
1954年,霍英东用现金在铜锣湾买下他平生第一幢大厦。
已掘得第一桶金的霍英东,该把他的投资方向指向何方呢?不甘沉寂的霍英东,又是如何演绎一出出商业传奇的?请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