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常有一些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地变成了“差生”。那么成为差生的原因是怎样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地对策?赞科夫曾从心理学的角度作过深刻分析。
他认为:“差生”之所以在学习上落后,有以下几个比较普遍的特点。
第一,在情感、意志、情绪方面,多数差生有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不服从别人的要求,不管别人的利益,常常跟同学闹矛盾以至发生冲突。他们自尊心强,但是偏偏自己学习成绩差,加上同学看不起,有的教师也不喜欢他们,这就更加使他们与集体合不来,背着沉重的思想负担。
第二,“差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求知欲较低,有的还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有反感。
第三,“差生”普遍表现出观察力很薄弱。他们的观察停留在表面上,不能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而且语言的表述没有系统和条理。“差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较差。
赞科夫指出: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对待“差生”的办法也不够适当:比如,平常都说“教师要热爱儿童”。可是实际上,喜欢优秀生是容易的,而“热爱”“差生”就不大容易。有的教师不但把他们看成是“包袱”,有时还喊家长来,和家长一道对儿童施加压力。再比如,有的教师出于良好的愿望,经常把“差生”留下补课。赞科夫认为,这种办法不一定能收效。他在正课上就“无所事事”,在补课时怎么能开动脑筋呢?他们只能感到更“苦”。还有,“差生”的发展水平本来就低,而教师心情急切,想叫他早点考及格,于是很容易逼使他们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赞科夫认为,“对于‘差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例如,对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女孩子,教师采用了以下的方法:第一,尽量设法减轻她的思想负担。平常不给她打分数,因此就没有因分数带来的外界压力,也没有人喊她“二分生”。第二,逐步使她树立学好的信心。例如,估计她能回答出的问题,教师就当堂提问她。估计她回答不出,就不提问她。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她观察事物,久而久之,她就积累了较多的关于事物和现象的观念,语言的描述也会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有了求知欲,有了认识事物的兴趣,这样就调动了她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对待她不能性急,先不急于叫她考出好分数,但要要求她在发展上一步一步地有所提高。教师偶尔也给她补课和布置习题,但是首先要注意研究她的“思路”:她在哪一个环节上没有“接通”?给他的补课和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准”,即每出一道题,都要起到启发作用。第五,吸引她参加她所喜欢的课外小组活动,参加班级的其它集体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对她采取善意的帮助态度。通过以上措施,这个差等生终于赶上来了,她顺利地完成了八年制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赞科夫说,她并没有成为“拔尖”的人才,但在学校受到了名副其实的教育,成了一个“合格的”劳动者,而没有变成教育的“废品”或“次品”。赞科夫说,学生都有变成“差生”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能采取科学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虽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研究成果。但他通过试验得到的关于儿童发展的认识,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新形势下的产物,反映着航天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意义。凯洛夫提出的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系统性、巩固性、可接受性等教学原则,主要是从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方面考虑的,而赞科夫的教学理论更多是从学生发展上考虑的,科学的指出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这一教育思想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是相向而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