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奋斗心理研究▪性▪学习
世间如此嘈杂,但求不乱于心

世间如此嘈杂,但求不乱于心

作者: 哥伦比亚的倒影 | 来源:发表于2016-12-21 18:21 被阅读1026次

    文/哥伦比亚的倒影


    一、

    念头不止是生而为人的常态,大脑里,对话总在无休止地进行。

    习惯性回忆过去或幻想未来,导致身心充满喧嚣,生理心理双重疲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佛经有言:

    《唯识论四》: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食,四者识食。此四者能持有情身命,全坏不断,故名四食。

    何谓段食?每日入口的食物。

    何谓触食?眼耳鼻舌身意接收到的各种感官经验,即所见、所听、所嗅、所尝、所思的一切。

    何谓意食?欲望,情绪,动机等。

    何谓识食?识食就是思想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

    人类每天都在摄取段、触、意、识四食,从不停止。并且摄取的分量远远超过实际所需。如此,身心便不得安宁。

    二、

    段食

    我们不再单纯因为感到饥饿才进食,感到焦虑了、寂寞了、难过了、无聊了,都会想吃点什么。于是夜宵和零食成为很多人的每日必备。

    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通过“吃”来掩盖自己的内心感受,让注意力从不舒服的感觉上移开。

    吃下整袋薯条或大桶炸鸡,犹如被满足感和幸福感包围。不久,如同麻药失效般,又会回归到进食前的原始状态,该寂寞寂寞,该伤心伤心。身体却出现了各种症状:胃痛,溃疡,上火,痤疮。


    触食

    感官是通向外部世界的窗户,许多人让这扇窗户时时刻刻敞开着,享受外部声音的包围。

    习惯性地刷微博、看电视、翻杂志、听电台,神经质地多次查看消息,搜索新鲜事,甚至吃饭时也要一头扎进信息的海洋里,走路睡觉也不愿取下耳机。

    真的有那么需要这些资讯吗?不是的,只是因为什么都不做时,我们感到不安。机械地不断用各种外界事物填塞自己,才能避免由空虚产生的不适。


    意食

    庞杂混乱的外部讯息,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吃穿住行的欲望和喜怒哀乐的情绪一一被激发。

    各式广告铺天盖地,挑战着吃穿玩住的极限,世界被定义为享乐和奢侈。置身其中的我们,好像总缺了什么,匮乏感永远填不满。

    暴力、色情、低俗信息泛滥,心性不自觉被牵引,变得易怒,贪婪,纵欲,肤浅,龌龊。

    旋转在各式社交中,仿佛只有不断聚会、聊天、恋爱才能感到自身存在,彼此交换着各自的需求、见解、情感,由此萌生无数种情绪。


    识食

    一再重复的念头和情绪会形成思想,并对行动产生作用。一个时时刻刻悲伤忧虑的人,不可能会乐观,一个常常升起爱与平和的人,很少感到绝望。

    焦虑、哀伤、愤怒、绝望、自卑、爱、理解、原谅、慈悲等无数种正负面的情绪,共存于一颗心脏。习惯于升起某种情绪,就是在培养某种意识。

    可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负面意识远远超过了正面意识。

    有没有注意到,在无意识地回忆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回顾过去被伤害的经历。那些被侮辱、抛弃、责骂、打击后留下的伤害,深深潜藏在意识的仓库里,它们被拿出来反复回放。

    我们经常用过去的事件虐待现在的自己。即使那些让人感到害怕、担忧、不快的往事,并非真实存在于当下。

    于是,我们又转向于摄入段食、触食来扭转当下不好的感觉。

    控制不住地买、没有节制地吃、频繁换伴侣,或者沾上某种“瘾”,烟瘾、酒瘾、性瘾,乃至形成各种“癖”,盗窃癖、异食癖、偷窥癖。

    我们身心失调,却全然不知。

    三、

    精神疲惫比身体疲惫更折磨人,受累于心比受累于身沉重太多。

    事实上,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念头都不属于真正的思考,它们只是白日梦般源源不断的杂念。

    我们习惯于纠缠幻想,这是造成我们身心疲惫的主因。

    所有问题都源于一颗失调的心,它制造了欲望、幻想、情绪、冲突,并且操控着身体。

    当心恢复平静时,整个人才能处于和谐平稳的状态。

    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心就有获得平静的可能。

    如何能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专心呼吸。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我们很少注意“呼吸”这个动作,就像没人会用手抓一把空气。

    专注呼吸时,念头自然消失。闭眼,完整深长地吸气与呼气,感受胸腔起伏,空气进出身体,这一刻,将获得短暂的安宁。专注呼吸,是瑜伽、禅定、灵修的基础调心方法之一。


    定期静坐。在安静环境里放松身体,有意识地去感觉身体的各个部位,让注意力像激光一样,从脑部、脖子、肩膀、双臂、腹部一直扫射到脚趾。

    重复几次后,能感觉到皮肤内层有沙粒一样的东西在流动,这就是真实的生命。过程中,若发觉一些部位在僵硬和紧绷,那么把注意力放在那,直到它松懈下来。


    一心一意地安住于正在做的事。吃饭的时候就只在吃饭,感受食物的温度和味道,专心咀嚼吞咽,而不是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刷牙时,安住于刷牙本身,体会刷牙的动作、牙齿的感觉、水温和牙膏的接触,而不是空有刷牙的行为表象,实际在头脑里思考其他事情。做其他事时也尽力一心一用。

    安住于当下,就能减少很多杂念。这样,每件事都变得实在,不再空如躯壳一般。不要觉得专注于生活琐事很可笑,每件事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多余的。


    冥想。冥想是静坐时可以使用的另一种方式。这时,不思考任何事,依然会发现头脑里的念头接连不断。无需压制它,也不必强迫和责备自己,只需要停止习惯性的追逐。当你不追逐念头时,念头会很快消失。

    冥想,能察觉念头的蜂拥而至,以及最终的自行消失。


    在特定的日子里斋戒。戒,不是压抑,而且试图超越,由此获得自制和复原的能力。

    戒除不健康的、多余的段食,腹中食少,心中欲少。只吃水果、素食、味道清淡的粥菜,身体会得到缓冲和休息。

    戒除一切触食,包括对话、书籍、信息、视频等,阻隔一切外界信息和刺激,感受一种停滞的状态。

    只要稍微减少或戒除段食和触食,意食和识食就会相应锐减,对外界的需要变得微弱以后,身心会逐渐回归平衡。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而混乱的时代,无力改变外在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

    只要愿意训练,就能跳出重复的模式。身不由已和随波逐流,是没有定力的代名词。

    把造作的念头、欲望、情绪、思想清理掉,人就可以负担很少地生活。

    世间如此嘈杂,但求不乱于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间如此嘈杂,但求不乱于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gq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