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周应该写生涯理论的发展下篇。但是最近一周乃至接下来的一个月估计生涯测评的工作会不少。而在测评方面虽然自己已经有2-3年经验,陆续施测500人以上,但是依旧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依然🈶些测试认知或是技能方面的问题比如,测评的的价值和作用还有哪些?如何通过测评引发来访者更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探索?在测评解释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本篇读书摘要,借用金树仁老师《生涯咨询理论辅导》第11章“生涯困扰问题的评估”来探寻以上问题的答案
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颜之推《名实篇》
这句话说明了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可能性。
一、测验在生涯辅导上运用的目标与作用
将测评工具放到生涯咨询的过程,从宏观的视野看,测验在生涯咨询历程中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大的目标,目前学者普遍认可的,其一从传统心理统计测量学的观点来看,是将个体的各种特质予以精确测量,以预测未来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工作中的表现,其二,心理测验是用来帮助当事人做好生涯决定。这些大的目标指引出了方向,却不能使辅导人员洞察生涯历程中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目前自己的水平基本可以实现这两点)本书中介绍了测验工具在生涯咨询中还可以实现的几个功能和作用。
1、开发新的生涯远景
这个我所理解的是个体在做生涯咨询的时候,通常。处在焦虑的情绪下,那么此时知觉的范围会偏窄,也就是所说的钻进死胡同。通过测评,也许可以让来访者从多个角度来看自己当下的困扰问题,从而开创新的生涯远景。
2,发现新的兴趣,确认旧的兴趣。
一般而言,职业兴趣是相当稳定的特质,一旦定型之后不太容易改变,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其中却有流动的成分。即第1次测试之后,相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测试,有可能会出现兴趣的改变。无论是发现新的兴趣还是确认旧的兴趣,都可以帮助当事人排除或者确认兴趣不和的因子,去发现其他导致其出现生涯适应困难的原因。比如,我自己当老师,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倾向特质,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不想再当老师了。那么出现这一生涯困扰的现象,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特质不合适,而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或者价值回报,这方面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口述的兴趣与测量出的兴趣不一致的时候,大体而言口述的兴趣都能反映出个人的需求,较为主观,测验的兴趣大致反映出潜在的心理结构较为客观。有趣的是有证据显示,当两只不一致时,口述的兴趣叫测量的兴趣,更能预测最后的决定。)
3、建立认知结构以测量生涯选项。
许多人面对要做决定的生涯情景并非信息不足,而是由于缺乏一套有系统的认知结构去看,去解释,去测量这些信息。在生涯辅导中所使用的测验,大多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可以帮助当事人在一个架构中进行信息的取舍。(高考志愿填报进行的测评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
心理测验在生涯咨询过程中,可以帮助当事人向内在的世界探索生涯为定向的答案,了解兴趣的内涵与转移,探索内心世界的冲突,开发新的生涯远景,也能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做较符合现实的抉择,以面对现实的外在环境,同时测量工具也能适时的吸引住当事人游移的视线与恍惚的心情,专注在结构化的咨询过程,促成有成效的成长与改变。
二、测验在生涯辅导上运用的概念模式。
如何将测验的运用安放在生涯辅导的实施框架内,设定一个适当发挥的角色与位置,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金树仁老师提出的测验在生涯辅导上运用的这一概念模式,开放,弹性而且是不断循环的,值得学习参考。
在这个模式概念的架构中,测验的结果运用不仅仅在于协助,了解个人的诸项特质,还希望能以此为起点,引发更应更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最后的目的在于协助当事人对眼前或未来的事业生涯作出清楚的决定,如果是这样,那么测验在生涯辅导上的功用已超乎其形式上的限制,而推向更有意义的境地。
3,测验的解释,注意事项。
(1)让当事人参与解释的过程
测验的结果本身只是一堆数据,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和当事人本人产生某种经验上的关联,才能最有效的运用。(实践🀄需要加强)
让当事人的经验说话。测试的解释必须唤起当事人的事件经验,让抽象的概念回到丰富的生活经验里,去产生共鸣与回响,测验结果的意义才能常驻于当事人的心目中。
(2)少用测验术语。尽量转化成一般人能够了解的白话。
(3)咨询师对测验结果应保持中立,不做任何评价。
(4)小心谨慎的解释负面分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