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月读时分终审稿件
张友文:蕴含真情的写作——以《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为例

张友文:蕴含真情的写作——以《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为例

作者: 双11张友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4:54 被阅读0次

一口气能读完旅欧华裔女作家欧阳海燕的长篇小说《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7月版),只因为其间的侦探意味颇浓,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主人公叶子自从踏上法国领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寻找母亲的征程,她踏遍可能发现线索的任何地方,在内心深处不停地呼喊“妈妈,您在哪儿”,结果却大失所望——母亲因躲避法国警察的搜查,摔死了。此文本中“寻找”主题明显,寻找之殇隐喻人类普遍的悲剧性存在——终极目标永远在前方,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抵达。虽然说“寻找”是整个文本的隐喻,但是局部隐喻也不少,如叶子之母就是祖国母亲的隐喻,其母美好的形象即隐喻中国形象。再如,“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俄罗斯人相信这向往光明之花,能带来美好的希望。”“向日葵”这一意象多次在小说中出现,不仅丰富文本文学性,而且起到“整一”效果,同时隐喻着“希望”。由此可见,此小说耐读得益于一波三折的故事性和那引发读者想像的文学性。

整篇小说基调并不高昂热烈,留给读者的是沉重的叹息和无尽的思考——他乡一梦苦煞人、愁煞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有如此感受的不仅仅是叶子这一个异乡人,凡是生活在法国的异乡人都有同样的感受。症结何在?是因为他们没有拥有合法的法国公民身份,便成了警察追逐、驱赶、欺压的对象,当然活得没有安全感、尊严感和幸福感。

索菲娅的丈夫罗斯托夫是车臣人,在酒吧喝酒时被人捅死,法国警察当场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后来又将他们无罪释放;叶子问土耳其人的恋人怎么死的?她说:“一次在躲避法国警察的搜查时被打死了。”“怪谁呢,那个傻瓜相信法国的自由民主和浪漫富足,相信能在这里淘到金,然后回去风风光风地迎娶我。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是个虚伪、冷血的国家!”;可爱的小伊凡因警察的惊吓而摔死,其父安德烈因夺枪而被打死……种种迹象表明,小说中法国警察漠视生命、草菅人命。

这些卑微的生命在异国他乡苟延残喘,除了忍受政府的高压之外,还受本地人的欺侮。譬如来自莫斯科的安德烈被老板克扣薪水,叶子被人诬陷为间谍……

哪怕安德烈具备不凡的绘画技能、高超的设计图纸的本领,哪怕叶子是拥有高学历的留学生,法国依然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正如素素所言:“是金子怎么样,能发光又怎么样,你一样得不到认同。没出国之前,如果有人拿这张永久居留卡来诱惑我,我也许能为之献身。现在就是给我一个法国籍我也不稀罕。想想就觉得可怕,你的脸,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他们认为你是个外国人,你永远活在这个国家的边缘,找不到归属感。”以上就是欧阳海燕笔下的真实法国,读之令人惊惧、让人心寒、使人心酸。

尽管小说中异国人在法国的日子只能算作“南柯一梦”,生活不如意,归宿不理想,但是,欧阳海燕并没有让读者对文本失望,而是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大力地给文本植入亮色,即是人性的亮光,可谓探骊得珠。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假如巴黎相信爱情》的闪光之处在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至纯至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孔方兄气息的今天,阅读此作犹如暑天喝冷饮沁人心脾——文本中没有被解构的亲情、友情、爱情能抚慰读者的灵魂。如叶子与安德烈的爱情是纯洁赤诚的。安德烈为了给叶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急流勇退,“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私欲,而毁掉叶子!他的心在呐喊。是该作决定了!”他侧身退出,销声匿迹,而钟情于他的叶子则苦苦寻觅,发誓要找到他。安德烈得知叶子被人诬陷抓进监狱后,他又现身冒险相救;叶子父母的爱恋故事同样催人泪下,如叶子说:“安德烈,我现在才知道,这些年母亲心里有多痛!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漏雨,在收拾屋子时,我们翻出了父亲的衣物,父亲的东西母亲一件也没丢掉。”

叶子与素素的友情真挚无比。两个女汉子彼此为对方着想,从不算计对方。即使素素找到了心仪的男朋友,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闺蜜,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叶子物色男朋友;又如,索菲娅丈夫罗斯托夫死后,安德烈雪中送炭,“索菲娅,罗斯托夫是我的兄弟,我这样做只是在尽一个兄弟的义务。拿着吧,别跟我客气。”“嗯。谢谢你,安德烈。大家都害怕警察,罗斯托夫出事后,没有人敢来我家。我不知道,假如没有你,我会怎么办。”两个来自车臣的难兄难弟,一个已殁,一个仍存,但他们的情谊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并没有褪色变质。

叶子与母亲的亲情更是感天撼地,催人泪下。为了叶子,母亲宁愿在法国受苦受难,正如李冉母亲对叶子所言:“我还清楚地记得,你母亲对我说,一定要供女儿在国内读完大学,再让她来法国留学。这样女儿会少遭罪,也不会浪费她的青春,误了她的前程。她说,至于以后是不是还留在法国,那得由女儿决定。我当时真的很佩服她,为了女儿的前途,可以忍受那么大的痛苦。四五年或许更久,不能与自己心爱的女儿相见团聚,哪个母亲能做得到?”特别是那个充满母爱的檀香木盒作为意象反复在小说中出现,更是让母女亲情得以凸现,滋润读者干涸的心田;阿芰为了儿子决定回国也是亲情使然。

回望文本,我们会发现法国和法国梦并不美,法国土地上也有丑恶和暴力,雇用安德烈的“Patrick 先生是个有着葛朗台禀性的巴黎人,用贪婪、吝啬、狡猾来形容他毫不为过。他在巴黎歌剧院附近开了一间建筑设计室。虽然他不是个高明的设计师,但他却懂得利用别人的才华来为自己赚得大量的财富。以前他发财靠助手,这几年他的助手纷纷另立门户,他便四处搜罗雇佣黑工。”但是,因亲情、友情、爱情蕴藏在文本间,且水乳交融般地相互交织,才使得文本布满温暖和希望,而不是透心的冷漠;那束隐喻着“希望”、面朝阳光的向日葵传递给读者的则是力量和信心。

“诗无达诂”。《假如巴黎相信爱情》值得言说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忏悔意识、国际情怀、互文性等。纸短情长,择其一二言之。单说伏笔就有多处,如“罗斯托夫的命运,无证老人的命运,就是他(安德烈)的命运!他看得清清楚楚。他不能再心存幻想,以为自己能改变命运。是的,他什么也改变不了。”随着情节向前推进,安德烈终究也客死他乡;“她和母亲只不过是暂时的分离,总有一天,她们会重逢,永远不再分开。”小说结尾,叶子不顾老教授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既是一种隐喻手法的运用,也是兑现伏笔、呼应首尾的体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作可当作言情小说来读,也可当作爱国教材来看,还可当作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来品。窃以为,在国外生活久矣的欧阳海燕始终坚持伦理叙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易!她在文中大胆地批判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功不可没!

雨果说:“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的家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但只有当认识到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成熟。”我期待欧阳海燕下一部作品具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假如巴黎相信爱情》理性部分居多,非理性内容偏少。换一种说法,实写多,虚写少,这是欧阳海燕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关文章

  • 张友文:蕴含真情的写作——以《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为例

    一口气能读完旅欧华裔女作家欧阳海燕的长篇小说《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7月版),只因为其间的侦...

  • 以文为友

    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物给人以寂静,月光给人以清幽,昙花一现的绽放带来了片刻的惊欢。此刻若有一台相机来定格这一瞬的美好...

  • 以文为友

    如果把写作当做一种修行,那我选择以文为友,这更像是赋予文字一种生命,是自我生命的另一种表现。我想打破写作的束缚,就...

  • 《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干货稿

    文 | 梨江水 《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这本书是作者在巴黎游学做交换生时,以入住的优雅之家和波西米亚之家为例展开详细...

  • 以梦为朋 以文为友

    想当年我以为: 我“上”了大学四年。 如今发现: 是大学“上”了我四年。 梦中: 耄耋之年的我, 以为活了80岁。...

  • 静态代理

    以哥哥代替弟弟写作业为例 结果:

  • 患难真情

    毕福剑 好友张俊以 老毕落魄宿街头 诸位好友绕弯走 唯有张友真情在 二十万元送到手 老毕这面镜子照出真情,也照出人...

  • 人力方案剖析

    以张嘉妮为例,假如小妮子在四五连动有效增员1人且达钻,可以获得什么? 一,公司方案 500元加油卡 二,部门方案 ...

  • 缘分

    命运确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于有意无意之间,造就了这世间的一切,让人不想去相信,却又不得不去相信。 以爱情为例。我一...

  • 与文为友,以字相伴

    很久以来都想给自己一个牵绊, 这么多年过去了, 看看自己身边, 竟无一人想与之把盏长谈。 无法给自己以拥抱, 日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友文:蕴含真情的写作——以《假如巴黎相信爱情》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bx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