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大家的世界里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过“别人家的孩子”,只要家长这样一开口,接下来肯定会说“你看看你balabala……”木有对比就木有伤害,最后,我们幼小的心灵就被伤的体无完肤。我们也不服气过,暗自努力过,但到最后,可能会无奈的叹息:学霸岂能是我们凡人说当就当的。
对于深处这种境况的人们,采铜大叔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一些指导意见:
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独特的优势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天才”,但那毕竟是极少数人,而大部分人,都是一些普通人。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独特的优势。想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现在网上有很多在线测试,通过测试,就可以得到答案。
发现自身优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让他人看到自己优势的一面,更加自信等。但若放在社会环境中,和别人比较,可能自己的优势会处于低位。对于这种状况,有些人可能会视而不见,陷入对个人优势的自我陶醉,这种状态是极其不利于个人长期发展的;有些人会采取逃避状态,自暴自弃;而还有一些人直面挑战,永不言弃……
其实,最常见的有两种人:“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293/417db099d463c43d.png)
那么问题是,怎么样才能从“僵固型心智”转变成“成长型心智”呢?
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论改成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比如不说“我不擅长做……”改成“要做成这件事我要提高哪些方面”;不说“这件事我做不好”改成“有没有其他办法把这件事搞定”;不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改成“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
从心态上告诉自己可以是一方面,更要思考到底该怎么努力,采用什么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
1.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拥有一技之长对个人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特点,大多数岗位需要的技能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长,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能力。有许多人不同领域都懂点,却没有个人专长,这样的人可能在之后的求职和事业发展上会很被动。特别是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焦虑不安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聚拢起来,投注在一件事情上。哪怕这件事看起来极不起眼。
2.采用“杠铃策略”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分清主次,懂得取舍。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其他次要的事情,差不多就好;另外一些无足轻重的事,能不做就不做。详情参见:
具体来说,假如你每天有10小时学习时间,那么你可以“二八开”,把其中8小时专注在主业上,并且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网络社交的打扰;剩余的两小时,则进行完全自由的学习,接触不同的领域知识。
总之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照看主业,要保证高标准,严要求;另外,投入少量精力在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上,成长为T型人才。
3.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难度”的挑战
如果总是待在“舒适区”,潜能就不会被激发。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而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那么显然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状态和常规训练,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如果有条件或者机会得到高水平老师的指导,让他来为你设计练习,当然是最好不过。若没有条件,就只能自己做自己的教练,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挑战,这样才能达到你所想要的程度。以学习英语为例,很多人主要是背单词,可背的再多,也只是量的积累,挑战难度上并没有攀升,那是否可以在这基础上开始听VOA之类的,慢慢适应了以后是否能听地方俚语……
意志力只是个神话
即便知道这些大道理,在学习的道路上,仍然会出现无法坚持到底,兴趣不高等情况。
对于这种现象,是因为了解不够。在学习初期,接触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过早地下结论或者兴趣不高,进一步妨碍对事物的深入了解。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死循环呢?
1.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笨一些,傻一些,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情,在倦怠期时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兴趣,而是调整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中获取乐趣。
2.增加互动,变单向信息流动为双向信息演绎,或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比如,当看完一本书的时候试着写些书评分享在网上;看到一本指导类书籍尝试着在生活中实践;将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猜测故事走向等。
3.变被动为主动。在进入一个领域后,如果自己施展空间较大,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好的学习者,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更要懂得自己去琢磨。
如果你做一件事时,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成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