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转眼已经在简书混迹6周,心情从初来的惊艳到后来被多次秒拒后的挫败感,到今天则变成了感慨和感谢。
前3周发了8篇文,每篇都写得巨认真但天天被拒,老公说我的文字太淡不吸引人,于是暂停了书写,将精力放在阅读上。如今3周过去,阅读了《学会学习》、《玫琳凯自传》、《自卑与超越》,关注了几位大牛,仔细研究他们的写作风格与方向,再回头看自己的文章,才真的发现确实不咋样。
文字上的淡是其次,内容的浅陋才是关键。
02
读了史玉柱我“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广告,怎么做调研,怎么定位。读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知道了”成功者的要素——贪心、冒险、勤奋、自信、忍耐、行动、坚持、人生规划、策略性思考。读了《学习的本质》“知道”了先有概念的作用以及局限性,学习需要炼制,整体性学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是一个鼓点很低的人,很容易被“洗脑”,所以每一次“知道”些新东西,都很兴奋,可其实不过是读到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没有深入思考,没有经过实践,根本谈不上吸收,我没有明白的是“知道”与懂得之间是有深刻距离的。
举个例子,我们新招了个技术支持工程师BEN,有近10年的相关行业经验,面试时说得头头是道。一次我和他一起处理一起质量事故,一到现场,他就把问题归结到施工方,以撇开我们产品的问题。暂且不说这种尽力撇清责任的处理方式的对错,只是你要找理由也得找个站得住脚的,结果他却寻了个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让真正内行的人无语至极!
很显然,在技术上BEN并不是真的懂得,只不过是有些“知道”而已,问题是他自己并不自知,才有了自以为是的无知。正与我之前那样,汗颜!
不管怎样说,能看破这一点,也是一种收获,不是?
03
最近的3周老爸从乡下来上海看病,我要工作、要照顾老爸,还不忘抽空学习,老公看我每天这么辛苦,冷不丁说“上有老下有小,背着2座大山,能够好好走就不错了,你还想飞?”我无言。为什么我不能知足常乐,非要折腾呢?
记得曾看过一本书《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这个书名很好的表达了我的感受。
12年前我身揣200元来上海闯荡,那个时候能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就阿弥陀佛。
之后进入现在的公司成为梦寐以求的工程师,立志要成为行业专家。
去年底,感觉上升空间有限,想从技术转市场,向做市场的朋友请教,朋友说很好,到这岁数,要成专家早成了,表示我并不真的对技术感兴趣。这才一语惊醒梦中人。
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下半生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能做些什么,以不枉此生。然而,绞尽脑汁我想不出出路在何方。
表面上看,我的追求一直在变,可本质是我的眼界起点太低,追求的变化不过是跟随眼界的变化而已。老公不同,他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见多识广,且读书众多,他了解自己。
04
前些日子,《欢乐颂》火爆异常,引发了众多讨论。我肯定不是樊胜美,或许因为不是大美女,所以从没有想过依靠婚姻改变人生。相反,一直以来,我自视甚高,只想依靠自己,即便是在最为艰苦的少年岁月亦从未改变。这是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点。
但是心气再高,我只不过是个乡下姑娘,做事没有章法没有套路,全靠拼蛮力,一如邱莹莹研究咖啡能想到的就是把咖啡喝个遍。从200元开始,到今天能在一线大城市有稳定的工作、能遮风挡雨的小家,也算是一大跳跃。
问题是我是个贪心的人,总觉得我的人生不该只是如此。在30岁之前仍然天真的相信未来有无限可能,可是过了35岁,就无法再自我麻痹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幸好,在简书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方法论和书籍推荐,即便暂时我仍旧没有确定我真正的爱好以及特长,但我相信通过大量阅读,开拓眼界后,适合我的道路终会出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