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父爱如山”这个词,是我小学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坐过父亲的肩头,才算体会过父爱如山。而记忆中,我一次都没有坐过爸爸的肩头。
反而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他与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不大一样。
我爸爸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的,但他不叫“建国”也不叫“建党”;我同学朋友们的爸妈基本上都是1960年以后的,我爸妈却在哥哥姐姐十几岁以后又生了一个我,他们虽然生育高龄,思想却一点也不老旧;别人的父亲在家里不苟言笑,我爸爸却和我一个战壕总是看妈妈的眼色;别人的父亲是庄稼地里的能手,不喊累不喊苦,我爸爸却一下地回来就唉声叹气,怕疼喊累。
小学三年级,我情窦初开,喜欢班上总和我考试争第一的男生。虽然只是偷偷的喜欢,但我那时候就决定,长大以后找老公一定要找个和爸爸性格不一样的。
当然,话说的有多满,现实就有多打脸,我在我老公身上总能看到爸爸的影子。
1.吃饭离不开面条的爸爸
我们兄妹三个到现在偶尔还会拿爸爸教哥哥吃面的事情嘲笑他。哥哥当时已经参加工作了吧,有次在家一起吃午饭。午饭是面条,哥哥还在搅拌面时,爸爸在一旁说:“筷子翻到碗底下搅,这样拌的快拌的匀···对,就这样···筷子夹起来···把面咬断···嚼···”,哥哥突然没好气的笑了:“给给给,你吃吧!真是的,还用你给我教怎么吃面,我吃了这些年饭不知道怎么吃面的?”我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爸爸也笑了,他才意识到他一直在旁边“过分”的指导着哥哥。
我从小吃饭比较挑食,但是超级爱吃肉。所以妈妈为了让我多吃,总会给我饭里多放些菜和肉。每次吃面条,我都会端着碗搅拌好半天,所以每次爸爸都会主动帮我搅拌面。搅拌完他都会顺便“尝”一口,筷子缠上面条,一口吸下去,面条会瞬间减了不少。我当然很乐意这样,但是每次被妈妈看见,她总会说爸爸,爸爸美其名曰这是“上税”。所以以后每次看见爸爸要帮我拌面,妈妈总会挡着不让。上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喜爱吃面条,爸爸也就再没有机会帮我拌面了。
爸爸2岁的时候就没了妈妈,他是被爷爷带大的。那时候吃饭得先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根据工分村上给分粮食和粮票,所以,谁家劳动力多,谁家生活就好过些。爸爸和爷爷就两个人,而且爸爸还在念书,只有爷爷一个人干活,所以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也穿不暖,更别提能吃上一碗白面条了。到现在,爸爸膝关节疼痛厉害,也都是那时候留下的毛病。
爸爸很喜欢吃面条,用他的话说:“再好吃的大鱼大肉都抵不上一碗面,两天不吃面心里就发慌。”我想,爸爸爱吃面条,一方面因为面条好吃之外,还因为面条带来的安全感吧。
2.不善言辞敏感细腻的爸爸
妈妈总是说爸爸不会讲话,不善维护交情建立朋友圈,托人办事都是妈妈的活儿。
这点我在上初中就深有体会。初中我住校,因为爸爸是学校的数学老师,所以每天午饭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在房间做,我一下课回来饭差不多刚刚好。但是经常在吃饭前,他都会问我:“你吃饭不?”现在想来,其实爸爸是想问我要吃多少,但他从没有意识自己的问话有问题。偏偏遇上我当时也是个矫情多事还爱挑食的主儿,他这么一问,我要么生气的说“不吃”,要么不爽的说“吃”。
所以早早地,我便意识到封闭式提问的禁忌语境,也一早学会了使用开放式提问,我更喜欢问别人:“你想吃什么?”
虽然不善言辞,但爸爸在感情上却也有细腻敏感的一面。
我小时候身体素质差,经常感冒发烧,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隔壁村打针。打针的医生见到我,很惊喜的说:“这就是当年那个小女子啊,都长这么大了!”和爸爸寒暄后,医生又提说了一个小孩收养的事情,但是没说姓名。没头没尾的,我有点疑惑,联想着村里的大婶开玩笑和我说过我是从谁谁家抱养的,一时间我情绪莫名复杂。
打完针,没等我开口问,爸爸便主动和我讲,医生惊喜是因为妈妈当初生完我大出血,是他帮忙止血的,他是当时接生医生的实习生,所以印象特别深。他还和我解释了医生提到的那个收养的小孩的事情。一时间,我很感动,因为平常看起来粗枝大叶的爸爸,这一刻很细腻很贴心。
3.感情如水般外显的爸爸
我高中时候,爸爸退休了。他被县上一所私立中学聘请教数学,因为各方面原因,他只教了一个学期。那一个学期里,爸爸几乎每周都会提一兜橘子或者其他水果来学校看我。我很喜欢吃橘子,那一个冬天我几乎没断过。
他不像传统的爸爸,从来不表露对子女的爱。反而,他最常挂在嘴边的是用吃醋的口吻说我们三个:“你们都爱妈妈,从小啥事都护着你妈妈,偏袒你妈妈”、“每次打电话也都是先找妈妈”。当我们解释的时候,他又会说:“没事,这样挺好的。你妈妈心眼小,你们偏她她高兴,只要你妈妈高兴就好。我心胸宽广,不介意。”
但有一件事,他介意。不,确切的说,是伤心了。
我上初中时,因为每个周五回家时要灭掉蜂窝煤炉子,所以在星期天晚上到学校后,爸爸都要重新再引燃它。有一个星期天傍晚,我们到校后,依例,爸爸在门外引燃蜂窝煤炉子。
突然,我听到爸爸喊了我一声,出去一看,爸爸用手捂着大腿,说腿疼。我扶着他回到房间躺倒床上,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因为爸爸腿关节受寒经常疼,所以我下意识的以为和往常一样,躺着休息休息就好了。
爸爸疼的小声呻吟,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一直是懵的状态。直到爸爸让我出去叫人,我才反应过来。我去学校副校长的房间去叫他帮忙,副校长过来看了一下,立刻出去喊了其他两个老师,有人去叫车了,有人在旁边问着爸爸哪里疼。这时候,爸爸腿已经肿起来了,整个大腿胖了足足一圈多,傻傻的我就在旁边愣着,看着。
车很快就来了,副校长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将爸爸从床上背了下来,背到了车上,然后陪着爸爸去了县医院。走之前,他和老师们安慰我,说让我好好在房间待着,爸爸会没事的。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爸爸可能不是简单的腿疼,他看样子比较严重。我有些忐忑,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们让我好好待着,那我就好好待着吧。
第二天,妈妈从家里去了医院照顾爸爸。一周后,爸爸出院了。后来听爸爸和其他老师说,爸爸那次是大腿动脉血管破裂。腿肿是因为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到皮肤表层,生生将皮肤撕裂充血所以肿了起来。
现在光是想想,就觉得疼。爸爸当时受了多大的疼痛,然而当时的我却没有感同身受。到今年,从妈妈口中我才知道,这件事爸爸后来还念叨过:“妮子多瓜啊,我当时疼成那样了,她就在旁边站着看着,也不出去叫人。”
我当时的反应让爸爸伤透了心吧,他才会这么多年后想起来还有些惆怅。爸爸啊,原谅我当时的迟钝,原谅我当时的淡漠,我并不是有意为之,我没有认知去判断事情严重与否,我是真的无知。我也好想告诉当年的那个我,傻瓜啊!出去叫人啊!他都疼成那样了,你看不到吗!!
4.怕老婆的爸爸
爸爸在学校教学以严厉出名,学生们都很怕他。
我的一个表姐,比我高一级,她上初一的时候爸爸是她的数学老师。因为爸爸每天晚上放学都回家,所以本来舅舅和爸妈说好,让表姐晚上住爸爸房间就不用天天骑车往回跑了。结果表姐除了给房间放点东西以外,从来都没住过,每次碰见爸爸,也是低着头赶紧溜掉。
直到我上初一住校了,表姐初二也不是爸爸带课了,表姐才和我一起住进了房间。有天中午,因为个什么事情,我和爸爸吵了起来,事后表姐告诉我,她在旁边差点“吓死了”。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么严厉让学生害怕的数学老师,在家里居然怕老婆。
爸爸尊重妈妈,虽然妈妈大字不识一个,但是爸爸很欣赏妈妈。和爸爸妈妈一样的年纪里,很多男人都有打老婆的毛病,像爸爸这样尊重妈妈到“怕”妈妈的地步的夫妻,不多。我家里的财政大权也掌握在妈妈手里,村子里的女人都很羡慕妈妈,因为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妈妈做主。
爸爸妈妈这样相处关系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有一个很民主、讲话很自由的家庭环境。学生害怕他,我们不怕他。为一些问题辩论、争论是常有的事,辩不过了,妈妈就用她的“官方发言”强行让爸爸败下阵来。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原生家庭的痕迹,所以女儿会模仿妈妈,儿子会跟爸爸更像一点。所以婚姻育儿中有句话说的很好:丈夫对待妻子的态度里,藏着女儿以后婚姻生活的状态。
5.爸爸的人格魅力
爸爸怕疼,遇事爱长吁短叹,我们总笑他如果在战争年代一定是个没有立场的党员。但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他白天干活晚上学习,考上了教师编制,成为村子里唯一一个教书先生。被人笑话不擅长农活的爸爸,凭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出色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爸爸爱下棋、爱打牌,固执起来很固执。为一步棋、一个理论能和你辩论半天。这也是他的教学风格。
他数学逻辑思维很严密,上课认真严肃,当年害怕他的学生们,都说他是一位好老师。
可能是常年和数字打交道的缘故,爸爸对数字非常敏感。他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到现在电话号码、银行卡号你说一遍,他就会记住。
亲子关系中常说,父亲和子女关系越亲密,子女会更加自信和独立。可见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最常和我说的两句话就是:“不要害怕老师。你看我就是老师,你都不害怕我,也不要害怕老师。”这句话是我最早接受的“不畏权威”的教育。他常说的第二句话是:“我看咱们村里就妮子好看,你是最漂亮的,谁都比不过你。”这句话导致我经常盲目自信,遇挫不认输。
大家都喜欢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因为父亲的爱大多是沉默而稳重的,母亲的爱则大多是外显而温柔的。而我的老爸,感情粗犷不失细腻,如水般外显而敏感。他的爱和别的父亲那么不一样,却是如此独一无二。
爸爸,我爱你。你放心,和妈妈的分量一样多。
网友评论